首页 » 社员天地 » 九三文苑 »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 2018-07-24

最近赴外地参加一个培训,在去往西安的高铁上,我开始阅读莫言的《生死疲劳》,书很厚,49万字,莫言讲他用43天的时间写了这本书,我用出差一周的时间,在回程的火车上读完了这本书。当时一起参加培训的一位同学问我晚上有没有出去转转,我说没有,猫在房间里看书了,他很不理解,跑这么远的路出来难道是为了看书吗?其实,我也想去转转西安的夜景,我也想在火车上看看一路走过的风景,但相比于阅读,这些又都可以放弃了。平常忙于工作,早出晚归,晚上还要做家务,赶材料,难得有大段时间可以读书,现在恰好利用培训的机会,白天听教授讲课,晚上夜读,日子过得充实而满足。人也好、景也罢,我们都是时间的过客,时间淘尽,唯精神永存,书是精神的载体之一,相比于手中的书,我深感个人的渺小与卑微,犹如如莫言在书中描述的那些个充满了泥土气息的小人物,人物虽小,一辈子也不曾停止与生命、与自我的抗争,“世事车轮转,人间高低潮。驴折腾、牛犟劲、猪欢叫,狗在广场集会,猴子学戴帽。人民公社解体,旧账一笔勾销,是非谁知晓?佛眼低垂处,生死皆疲劳。”

关于读书,莫言曾在他的文章中谈到过,“童年时特别想读书但是找不到书读。周围的村庄里谁家有一本书,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把书借过来,而且都是有时间限制的,抓紧时间赶快阅读。在这种情况下,读书变成了一种享受,变成了一种像饥饿了许久的人盼望着一顿美味大餐一样的感受。”我从小也喜欢读书,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们的小村庄还比较闭塞,课外书极难见到,偶尔从邻居家见到一本图画书、杂志什么的都要想方设法借回来看,有时姐姐从同学那里借到一本书回来我也一个劲央求给我看看,每次借书成功我的内心都充满了无限喜悦,好几次因为看得太入迷而忘记了炉子上的锅,好在母亲念我对书的痴迷没有对我烧坏锅做过多的指责。后来读小学时遇到一位教我们语文课的王老师,王老师剪着齐耳的短发,衬着肉嘟嘟的圆脸庞,看起来是一副和蔼可亲的慈母形象。有一次我们几个同学一起相约去王老师家中,看到老师书橱的一刹那我犹如看到了一座宝藏,温柔善良的王老师欣然同意把她的藏书借给我看,让我有机会在小学时期读完了《西游记》《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中外名著,当时每天下午放学后躲到自己的小房间里读书,一个人沉浸在书中人物的世界里,一个寒门孩子的精神世界因为书籍而超越了现实的羁绊。再后来去外地上学,学校有一个大大的图书馆,犹如见到一个知识的海洋让我心潮澎湃,我每次去图书馆都会借一大摞书回来,放在宿舍的床头上,周末、假日均与书相伴,记得当时还做了很多读书笔记,这应该是我人生中一段最美好的读书时光,有大量的书,有大把的时间,有读书的意愿,那时经常读书到凌晨2、3点才睡。

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有时间、空间和金钱的诸多限制,而读书则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我现在出门包里都要放一本书,可以用一些零碎片段的时间进行阅读,我自小性格沉静,一路走来有书相伴,极大的丰富了我的内心世界,让我得以在书中与智者对话,通过文字进入一个更加广阔宏大的世界。现在书的品类太丰富了,除了选择纸质书,还可以通过电子书、手机、电脑阅读,眼看耳听各种读书方式大量涌现,有种变着花样读书的感觉,我是一个念旧的人,现在仍固执的选择看纸质书,因为我喜欢手捧一本书的实在感,喜欢听手指翻过书页的沙沙声响,喜欢在页面空隙写下自己的点滴感悟,一本书读完后掩卷而思,几多感触,几多思量,有时难掩诸多的思绪也会写书评,读完的书放回书架,偶尔拿出来翻看一下,书中的情节和当时读书时的心境又会重新浮现。

我不仅自己读书,还喜欢把读过的书送给身边的亲友同事传阅,大家看了以后可以一起交流读后感,让我们这些普通人的日子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外更多了一些文化的韵味。虽然大家现在似乎更倾向于通过手机阅读短消息、短文章,但我们在消费快餐文化的同时,还是要多读几本书,可能你不喜欢太严肃的书籍,那就选几本轻松点的读;可能你工作很忙,没有整段的时间阅读,那你就在包里放一本书,把零碎的时间利用好了每年也能读几本书;或者把你看电视追剧的时间用来读书,总之“开卷有益”。我之前读书很随性,最近为自己列了一个书单,并且制定了一个时间表,督促自己尽量多读书,读好书。因为我始终坚信“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社博山区基层委员会 谭艳)          


   
« 上一篇:春雨
» 下一篇:追寻雪岩的方向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移动端 |  电脑端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浏览 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鲁ICP备12026643号
您是本站第112171335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