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思想建设 » 理论研究 » 增进政治认同,凝聚蓬勃力量——新时代背景下提高参政党理论建设
   
增进政治认同,凝聚蓬勃力量——新时代背景下提高参政党理论建设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 2019-01-2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新型政党制度的核心,各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联组会上的讲话中,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概括为“新型政党制度”,并阐述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深刻内涵和世界价值。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立足时代,把握方向——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基本内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全国人民共同作出的正确的历史选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走过了70年的光辉历程。70年来,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与新中国共同成长、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一整套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的科学内涵,成功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崭新境界,有力推动了多党合作事业的蓬勃发展。

1.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恩格斯说:“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体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1]自有科学社会主义运动来,就有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及其多党合作。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奠基者。在《共产党宣言》开始创立的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多党合作的思想基础。随着时代的前进,它又不断充实、丰富和完善。

列宁进一步指出:“无产阶级不仅在夺取政权之前,要和代表其他劳动阶级或者阶层利益的政党结成同盟,而且在夺取政权之后,仍然要吸收代表其他劳动阶级或者阶层利益的政党加入到政权中来。”[2]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关于共产党领导和多党合作的思想,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思想来源。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建立了一个既不同于资本主义也有别于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

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共同进行的伟大政治创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型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辛亥革命后,我国的政党制度历经了民国初年的多党制,后来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和国共两党的合作,但都没有成功。实践证明,多党制、一党制和两党制等旧式政党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

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五一口号”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起点。1949年9月,新政协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新型政党制度的正式确立。1956年中共八大确立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标志着新型政党制度的初期发展。1989年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标志着新型政党制度进入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发展阶段。199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写入宪法,标志着新型政党制度获得法律保障。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新型政党制度核心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为事业发展凝聚人心、增添力量”,亲自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等重要法规文件,亲自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协商会、座谈会,有力推动了多党合作事业发展。

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新型政党制度区别于其他政党制度的根本特点,是坚持和发展新型政党制度的根本政治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用了“三个新”来描述这一新型政党制度的特点,“说它是新型政党制度,新就新在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新就新在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新就新在它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它不仅符合当代中国实际,而且符合中华民 族一贯倡导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3]

3.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

社会主义民主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根本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强调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强调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就是这种民主最基本的体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是不要民主了,而是要形成更广泛、更有效的民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我国政治格局稳定的重要制度保证。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政党制度,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增进认同,凝聚力量——加强参政党理论建设的时代意义

    思想理论建设是参政党建设中带有根本性的建设,是参政党建设中的灵魂和核心,是完成参政党一切工作任务的前提和生命线。“参政党的思想建设,是指各参政党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在政治意识政治主张和政治立场等方面所开展的一系列建设性工作,以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和精神上的凝聚力。”[4]参政党只有搞好思想理论建设,从整体上提高成员的政治素质,才能发挥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1.践行人民利益至上,助力民族伟大复兴

实践证明,加强参政党理论建设,有助于有效地整合社会不同阶层、群体的利益要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集中精力进行国家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建立在消灭剥削阶级、人民当家做主的基础上,各个政党的活动都是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体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反映在政党制度上,各个政党能够建立起共同的奋斗目标,政党之间是通力合作的关系。

“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组织形式多样化和目标方向一致性的统一,是广泛民主与集中领导的统一,有利于将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统一意志,最大限度地集中社会资源,实现高效率发展。”[5]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保证了国家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统一规划和部署。 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土牢牢把握发展这个根本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考察调研,积极献计出力。

真心为民、渴求良言,中国共产党人一路走来,始终脚踏实地,不忘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这充分说明,实行社会主义民主以人民利益至上为出发点。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有许多重大任务和举措需要合力推进,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参政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参政党相当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智囊团。参政党的成员分布于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在各自行业中均处于重要岗位,对各自行业的情况较为熟悉,可以从不同视角对某一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其次,参政党是重要的参与者。改革开放40年来,民主党派一方面通过成员担任领导职务而参加国家政权,另一方面通过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基本职能和开展社会服务来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完善政党协商制度,推进政党制度建设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强调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就是这种民主最基本的体现。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革命、建设与改革中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形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实践证明,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伟大的创造性和巨大的优越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是不要民主了,而是要形成更广泛、更有效的民主。我们应该不忘多党合作建立之初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把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完善政党协商制度决不是搞花架子,要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度、言之有物,真诚协商、务实协商,参政参到要点上,议政议到关键处,要“会协商、善议政”。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要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增强责任和担当,共同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进入新时代,由于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成员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组织规模有了较大发展,党派成员在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多样性特征更加明显。只有始终加强参政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巩固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了解多党合作的文化根基和历史传统,才能在新时代的政党协商中找准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才能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才能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

3.应对当前复杂形势,迎接严峻时代挑战

进入新世纪,新时代,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参政党面临着开放性、多样性复杂性的社会环境和西方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渗透;面临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各种社会矛盾更加突出,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不断变化,加强参政党的理论建设对于应对当前的复杂国际国内形势,迎接时代挑战越来越迫切,意义也越来越重要。

从国际看,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格局日趋形成,现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加激烈,发展已经成为各国的共同呼声。同时,各种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

从国内看,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的国内环境,无论是执政究还是参政党,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时代挑战。参政党必须加强理论建设,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树立正确的政党现,更好地发挥参政党的作用。

三、多元并取,关注创新——提高参政党理论建设的路径建构

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建设的需要;是体现民主党派价值的必然要求;是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彰显优越性的重要举措。以参政党建设与参政规律为研究方向的参政党理论建设,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开展中国特色参政党理论建设,应把握哪些重要的路径建构,是我们在学习与研究中必须首先解决好的问题。参政党理论建设和理论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系统工程和一项长期的任务。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关注:

1.加强思想指导,坚定政治方向。

   中国特色参政党理论建设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确保中国特色参政党理论建设工作不断发展的首要前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时代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指明了加强参政党思想建设的方向、组织建设的方针、制度建设的方式。做好中国特色参政党理论建设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研究问题,提出参政党范畴,构建参政党理论,推进参政党理论创新。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自觉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认识建设高素质参政党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加强参政党理论建设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在建设高素质参政党进程中自身建设与全面履行职能的关系,准确把握建设高素质参政党的内涵与规律,加强参政党理论的学习运用、宣传教育、研究创新和成果转化,切实加强理论建设和理论研究,为推进高素质参政党建设和全面履行参政党职能奠定坚实的政治思想基础。

2.坚持理论基石,明确行动指南

参政党理论建设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框架内进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参政党的理论建设具有鲜明的政党属性,是中国特色政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参政党理论建设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框架内进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决不能简单套用西方政党理论,使我们的建设既不超越中国现阶段民主政治发展的实际,又能作出一些积极的理论探索。

3.搭建研究载体,健全研究机制

培养理论研究人才,建立骨干研究队伍,是提升新时代理论建设的重要保障。参政党具有人才荟萃的独特优势,参政党要努力在实践中发现理论人才、有计划地培养理论骨干,各级组织要根据实际情况,激活现有理论研究机构,充分调动广大党员探讨理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多种形式的理论研究人才队伍,加强对理论研究人才的培养和锻炼,为理论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机会,创造条件,逐步形成一支自上而下的具有较高理论素养、熟悉党务工作、具备研究能力的理论骨千队伍,结合党员关注的热点和敏感问题,开展理论学习与研讨,产出丰硕的研究成果。

4.创新研究路径,贡献集体智慧

    参政党的理论建设成效很大程度上受参政党成员思想状况的影响。当前的民主党派成员大部分为大中城市具有代表性的中高级知识分子,是各个行业的精英、专业人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执政方针有着科学的认识,具备开阔的视野,关注国家大事,具有新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然而,与老一辈民主党派人士相比,新一代民主党派成员缺乏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实践经验,对多党合作历史缺乏系统地了解,在对参政党理论建设认知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研究深度、力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理论研究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实践不断创新。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正确把握新时代的深刻特征和当代中国实际,深入研究回答现实生活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研究出有深度、有分量、有说服力的思想理论成果,在理论研究的领域内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方法、创造新经验。

我们应善于借鉴和吸收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其他社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按照现代科学规范开展理论研究,从多个学科视角创新性的开展参政党理论研究,避免参政理论建设低水平的重复,关注理论研究的时代感和成效性。应借助我们的专业优势和信息技术,多视角、多方位、多层面进行参政党思想理论建设的实证分析,在研究过程中着力开辟新途径,充实新内容,寻求新规律,创造新经验,展示新风貌。

提升参政党理论建设水平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以研究平台为依托,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按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本质要求,科学总结多党合作和参政党建设的实践经验,研究新时期参政党自身建设和全面限行职能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参政能力和水平,为推进高素质参政党建设和限行参政党职能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

作者简介,张伟,女,40岁,枣庄市教育局历史教研员。山东省历史教育学会理事,山东省研学旅行学会理事,山东省教学能手。九三学社枣庄市直机关支社社员,九三学社枣庄市委青工委委员,连续三次获得“九三学社枣庄市委优秀社员”“优秀社情民意个人”等称号,获“九三学社山东省委2018年最佳征文展示个人”等荣誉。获得全国高中历史优质课一等奖,全国优秀辅导教师,主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研学旅行课程指导》等3部教材,发表省级以上专业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级课题4项,持有国家专利1项。(九三学社枣庄市委    张伟)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36页

[2] 《习近平新型政党制度思想的深刻内涵》,赵连稳 范宝祥《前线》,2018年07月11日

[3] 《人民日报》2018年3月5日第1版

[4] 孙瑞华《中国参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73页

[5] 陈述涛《中国特色参政党理论概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81页


   
« 上一篇:从历史看九三,从九三看国家
» 下一篇:创新工作机制 打造活动品牌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移动端 |  电脑端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浏览 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鲁ICP备12026643号
您是本站第112203582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