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光辉岁月 » 社史研究 » 九三学社社员王学仲——当代“德艺双馨”的典范
   
九三学社社员王学仲——当代“德艺双馨”的典范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 2021-08-11

王学仲(1925-2013),字夜泊,号黾翁,山东滕州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天津大学教授,兼任南开大学、广州美院、日本筑波大学客座教授,俄罗斯美术研究院荣誉院士,1980年加入九三学社。

 

 

阳春三月,踏着春光,我再次来到了坐落于龙泉塔下的滕州市王学仲艺术馆,因为我与王学仲先生同为九三社员,所以这次的寻访之旅,更像是要去老朋友家里做客,果不其然,正在加班的李广兰馆长,听说了我的身份与来意之后,于百忙之中亲自接待了我。

在闹市中,这座中国庭院式建筑清幽独绽,粉墙青瓦、绿竹环绕中,李馆长带领着我在馆舍中漫步穿梭,紫藤树下、馆藏前、轻语中,王学仲先生的形象在我心目中逐渐清晰起来……

 

【书香传家  黾勉从事】

 

1925年,在山东滕县鲍沟镇宁家村王家,出生了一个男婴。其父履安公为这个男婴取谱名“学仲”,希望他师法孔仲尼,知书达理,学而有成;择《诗经》“黾勉从事”,取乳名“黾”。

王家诗书传家,王学仲5岁开始跟随父亲习字,后拜师访友学习绘画,直至17岁去北京求学考入北平京华美术学院,期间从未间断。

 

【美院三度  徐公“三怪” 】

 

1937年,王学仲12岁,在滕县北关五三学校求学,书画已颇有可观。学校里有位老师很爱才,便通过南京的亲朋,将王学仲的书画习作,送给当时中央大学艺术系主任徐悲鸿先生看,受到徐先生的赏识,这件事给了少年王学仲极大的鼓励,也在这位少年心里悄悄地埋下一份景仰之情。

1942 年,17岁的王学仲投考北京京华美术学院,临行前把书画作品预先寄给院长邱石冥先生审阅,邱先生看后希望他去应试。信心倍增的王学仲,顺利考入北平京华美术学院国画系,师从邱石冥、吴镜汀、容庚等书画名家。1945年毕业后,王学仲到徐州就职,在一所中学任美术教员。

 

毕业证书


 抗战胜利后,1946年夏,中国书画名家徐悲鸿先生就任北平国立艺专校长,经常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就中国书画的改革问题,与保守派画家展开论战。王学仲发表多篇文章对徐悲鸿的主张表示支持。后来徐先生书信鼓励王学仲,到北平国立艺专继续深造。

1949 年 1 月,王学仲来到北平国立艺专,报到室的房间里,悬挂着尚待录取的新生的书画作品。一位身穿长衫,面带微笑的长者,带了几位师生来巡视浏览,这位先生就是王学仲仰慕已久的徐悲鸿先生。忽然,徐校长的脚步停在了几幅书画作品前,一幅是雄踞猛虎,威风凛凛,前爪举起,双目凝视,神情怡然自得。题诗:

画虎两三年,画虎成一千。

谁传画虎术,不靠才与天。

又一幅是猫与甲虫相遇于花荫之下,一大一小,两两对视,题诗:

虫猫各相疑,栗栗两生怕。

孙武富奇韬,用兵不厌诈。

最后一幅画是山水。另外则是两张字幅。

几幅画作上都有题跋,书法有真、草、隶、篆,字形大大小小,笔触粗粗细细,错落有致而又浑然一体,显得拙朴、凝重、奇异、冷幽……

徐悲鸿先生对这几幅书画作品极感兴趣,审阅完毕之后,他含笑对大家说:“作者叫夜泊,他的诗、书、画看去都有些怪,合该称‘三怪’ 如何?”大家颇有同感,连声称好。徐公转而说:“‘怪’字的涵义有贬有褒,‘扬州八怪’不都是‘怪’吗?这些几幅书画有文人画的趣味,但还需要下深功夫,要有时代的足印,要有事物的特征,还要有艺术家的个人面貌。”

这此时,几幅书画的作者就悄悄挤夹在人群中,他凝神静听着师长的评论。在自己仰慕的大师面前,这位年青作者的苍白面庞露出兴奋的红润,神情略有慌乱,稍显拘谨腼腆,他就是王学仲,以优异的成绩被艺专墨画科录取。

当时,徐悲鸿亲自担任油画和国画的教学工作,王学仲在课堂上聆听他的教悔,课余时间也经常到徐先生的家去拜谒求教。有一次,王学仲带着他写的书法册页呈请徐悲鸿先生指教。徐先生仔细审视之后,大为欣赏。他知道王学仲还有一个名字叫“呼延夜泊”,当即挥笔,欣然在册页上题写道:“呼延生方在少年,其书得如是造诣,秉赋不凡,盖由天授。方之古人,在唐则近于北海,宋则山谷,明则倪文正、王觉斯,而非赵董世俗之姿可相并论也。”

 

 徐悲鸿为王学仲题词

 

建国后,北平国立艺专改名中央美术学院,王学仲在这个学校读了四年半。1953年7月毕业离校前夜,徐悲鸿特意画了一幅《奔马图》赠给王学仲,并叮嘱他在艺术上要不断进取。徐悲鸿师说,本来应留王学仲在学校任教,但墨画一科已不是发展方向。就这样,王学仲被分配到天津大学的美术教研室。

老师的欣然题词、热情赞扬,给予学仲的震动毫无疑问是巨大的,他认为:“在我茫茫艺海的飘浮之中,悲鸿恩师授我以领航的罗盘。”

王学仲转入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后,又学习了年画及油画,同时接受了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等人的指导,书法功底深厚,绘画则以山水为主,精于书画理论,著述甚丰。

 

【衔命赴日  异国建业】

1981年9月, 王学仲作为中日复交后,中国派往日本的第一位教授级的专家,也是继清代杨守敬之后第一位到日本讲学的正教授,衔命赴日出任日本国立筑波大学教授,开设的课程是大学生、研究生的必修课《书法》和选修课《中国画》。王学仲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王学仲在日本国立筑波大学讲学

 

1982年元旦,师从王学仲的日本研究生松村一德请他去歧玉县老家过新年。王先生一下车,松村的父母双双叩头着地表示欢迎。元旦清晨,松村夫人买了五个纸条,请大家把各自内心的祈求写在纸上。王学仲先生郑重地写上了“祝中日友谊长青”七个汉字,并将纸条虔诚地结扎在树枝上。事隔两年之后,松村一德访华来拜见恩师时,王学仲问:“我挂的那个纸条,怕早被风雨打碎了吧?”松村笑着眨了眨眼说:“老师,你看我们三千日本青年又来到了中国,你的纸条和绿树会永远长青的! ”

令日本人民印象最深的是王学仲绘制的长5.9×4.4米的巨型壁画《四季繁荣图》,这是中日有关方面专门请王学仲先生绘制的。这幅巨型壁画,于1983年7月28日,日本东京上野火车站建站一百周年、中日友好十周年、东京上野火车站和北京火车站结为友好车站两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在日本东京上野火车站大厅揭彩。壁画以中国泰山和日本富士山为背景,描绘出东京上野公园的四季美景。春天的“蝶舞樱花”,夏日的“鲤戏碧荷”,还有秋高气爽的“北雁红叶”和冬令雅静的“熊猫雪竹”。壁画还绘有上野驿站百年前的旧貌,百位穿着中服或和服的中日历史人物等等。画的中央书写着一首《上野驿站百年颂》的七绝诗,成为中日友好的见证和象征。

 

《四季繁荣图》

 

【天涯漂泊 画落归根】

 

1988年王学仲艺术馆的建立,是中共滕县县委,滕县人民政府为了褒扬他渊博的学术成就和高超的文艺创作,以及他深沉的爱国之心、爱乡之情而做出的决定。此举得到日本友人安田薰先生等的集资相助。

 王学仲艺术馆奠基仪式

 

8月10日上午8时,王学仲先生在艺术馆奠基仪式上致词,他满怀着感激之情地说:“故乡亲人生我养我哺育了我,培养恩情,天高地厚。虽然在文艺事业上,我取得了些微成就,但远不及故乡亲人的恩惠于万一。今天,县委、县府和父老乡亲为我建馆,对此,我极为感谢,也深感愧疚。天涯漂泊几十年,现在可算是画落归根了。今后,我当以晚年余力,继续奉献给文艺的创作与研究,再作探求,取得新的成果,向故乡人民作出报答!”

王学仲先生淡泊名利,在艺术发展传承方面十分慷慨,滕州市王学仲艺术馆开馆时,他将自己毕生家藏的陶俑、青铜器等文物和唐伯虎、郑板桥、徐悲鸿等名人字画悉数无偿捐献。王学仲艺术馆开馆之初,王老各种捐赠达700余件。1995年10月他又说服家人,把祖传画像《敕牒家谱》和一套十二件的唐代陶俑捐献给了滕州王学仲艺术馆,这些文物均价值连城。2003年,滕州市曾经拿出200万元人民币对王学仲对于家乡无私的贡献表达谢意,王学仲分文不要。他说:“好好建设艺术馆就行了,我觉得应该把艺术看作是一个人生最高的灵魂!”。

 王学仲捐赠唐俑宋画

 

从王学仲书画展览大厅开始,到历代书画珍品室、文物展室、文献室、油画展厅、名家贺作厅、“己出楼”临展厅、黾学书院、最后是四我轩。先生为现代学术体系的构建做出了突出贡献,把毕生的心血都献给了我国的文学艺术事业和教育事业。先生之功业属于国家也属于滕州,先生之奉献属于今天,也属于未来。

我与李广兰馆长辞别之时,已是夕阳西下。余晖里,紫藤新绿,归来的早燕在屋檐下呢喃着,而我脑海中却只萦绕着先生的“四我”精神——扬我国风,励我民魂,求我时尚,写我怀抱。(九三学社滕州市基层委员会   刘进静

   
« 上一篇:于陆琳与烟台社会大学
» 下一篇:九三学社社庆纪念日的演变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移动端 |  电脑端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浏览 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鲁ICP备12026643号
您是本站第112183051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