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参政议政 » 建言献策 » 关于加快我省大豆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关于加快我省大豆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 2023-01-19

大豆起源于中国,是植物蛋白、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来源。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耗国和大豆进口国,2021年,我国大豆总产1640万吨,进口量9652万吨,国产相当于进口量的17%,严重依赖进口。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国内产需巨大缺口,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大豆产能提升工程,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我省是全国大豆生产、加工、消费和种业大省,承担着国家大豆振兴的重要任务。

一、我省大豆产业发展现状

1.面积稳中有升,单产逐年增加。2018年以来,我省响应国家大豆振兴计划号召,累计实施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项目245万亩,集中连片开展大豆与玉米轮作、间作等种植模式,大豆种植面积出现恢复性增长。2021年,全省大豆种植面积274.23万亩,总产53.5万吨,单产195.11公斤/亩,居全国前列。

2.科技支撑力度加大,生产水平提高。我省从事大豆研究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成立了国家大豆种质创新与育种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科技研发平台。同时,我省重点推广了大豆一三三高产栽培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等轻简高效栽培技术,近10年年均亩产提高4.98公斤。2020年,我省大豆最高单产达到353.4公斤/亩,创我国夏大豆单产纪录。

3.制种能力提升,育繁推一体化发展。近年来,我省鲁西南地区形成了大豆良种繁育面积超过100多万亩的大豆种子产业带,良种销售量占黄淮海地区和长江流域的50%以上,供种能力居全国第二。拥有“圣丰”“祥丰”等多个大豆种业品牌,20余家年销售能力5万吨以上大豆种业公司。在嘉祥县建起国内首个大豆种子类期货电子交易中心。2005-2021年,我省累计审定大豆品种55个,其中,省农科院选育的齐黄34大豆品种,在全国20个省累计推广面积达3345万亩。

4.加工实力增强,规模效应显著。我省大豆年加工能力接近2100万吨,加工量占全国20%,主要用于大豆蛋白、油脂压榨及大豆制品加工等。以国产大豆为原料加工大豆蛋白、浓缩蛋白等食用蛋白粉等,加工能力占全国80%,拥有禹王集团等大型大豆蛋白加工企业近20家,50%的大豆蛋白产品销往国际市场。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生产大豆油和饲用豆粕,培育了香驰集团等大豆压榨企业。以国产大豆为原料生产传统豆制品,拥有豆黄金腐竹等40余个全国及省级名牌。

二、我省大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大。自2003年以来,国家和省对促进大豆生产的补贴政策不多,相比玉米等作物,大豆种植效益偏低,影响了农民种植积极性。二是产能不足。我省每年大豆生产能力50多万吨,不足全省加工能力的3%,远远满足不了省内加工需求,产能缺口较大。三是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缺乏优质、多抗、耐盐碱等专用大豆品种,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低,关键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四是精深加工不足。大豆加工以生产大豆油和大豆蛋白为主,精深加工产品少。大豆蛋白产品同质化严重,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终端品开发不足。

三、对策建议

 (一)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各级政府整合粮食产业化开发项目,设立大豆产业化重大科研专项,在品种选育、基地建设、统一供种、仓储加工、品牌创建、农业保险以及科技人才培养与激励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支持大豆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例如,应对优质专用大豆实行良种补贴、农资投入及社会化服务补贴,降低生产成本。以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轮作休耕、产业集群建设等项目为平台,在全省规划建设一批大豆绿色高质高效生产示范基地,引领全省大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大农业政策性保险扶持力度,对大豆生产实行种植保险或完全成本保险,鼓励调动地方政府和农户发展大豆的积极性。

(二)尽快提高大豆产能。在稳定现有大豆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开辟新的大豆种植区域。扩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该技术具有“高产出、可持续、机械化、低风险”等优势,节本增效并重,可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大豆玉米间作混合青贮,集种养结合、合理轮作和绿色增效于一体。扩大盐碱地大豆种植面积。我省黄河三角洲有近800万亩未利用盐碱地和1100多万亩中低产田,如果充分利用这些后备土地资源种植大豆,实现盐碱地大豆亩产150公斤,就能生产280多万吨大豆,我省有望实现20%的大豆自给率,全面提升我省高蛋白大豆产能。

(三)进一步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一是综合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培育研发种质资源,通过大豆优异基因挖掘,创制优异育种材料,构建高效育种技术体系。选育出优质高蛋白、蛋白脂肪双高的突破性大豆专用新品种,适合不同栽培方式和加工用途,尤其是要开展耐盐碱大豆种质创制、耐盐品种培育,为盐碱地大豆生产提供技术保障。二是集聚资源、集合力量,破解生产中的技术瓶颈和制约因素,建立一批标准化核心示范基地,优化调整种植制度。集成推广一批轻简化栽培、节水节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等可复制的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和覆盖面,充分挖掘品种增产潜力,不断提高单产水平,示范带动大面积区域性均衡发展。

(四)不断提升大豆精深加工能力。根据我省大豆加工企业特色和产业优势,培育大豆蛋白精深加工与副产物综合利用、大豆健康产品、高品质大豆油等优势特色园区。依托大豆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与平台建设,聚集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加强政产学研用合作,研发系列差异化大豆深加工产品,集中突破大豆蛋白品质提升、精深加工、副产物与废弃物综合利用、传统制品产业升级等系列关键技术。构建大豆全链条精深加工产业体系,实现大豆全株资源的高效、高值与循环利用。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豆产品品牌,推动大豆深加工产品向精深加工终端产品转型。

(五)构建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全链条产业融合模式,优化大豆全产业链各板块衔接。依托加工企业,联合种豆大户、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订单种植,推行“企业+示范区+农户(合作社)”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模式。加强大豆加工企业在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品牌打造等方面联动机制,建设大豆产业创新发展联盟,通过“聚点成链,集链成群”的方式,提升产业链条延伸度和质量。重点培育产业化联合体、建设大豆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打造大豆产品品牌、组建大豆产业联盟。

(六)推动实现进口多元化。我省进口大豆主要用于食用植物油和畜牧业饲料蛋白需求。对外要通过丰富进口国家来源和进口饲料品类实现畜牧业蛋白质饲料粮进口多样化,降低对单一国家的依赖,降低各种突发事件的风险。对内要通过油料代替部分大豆,发展草地农业等实现蛋白质饲料粮生产多样化。(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 上一篇:关于强力破解山东海洋产业发展中技术“卡脖子”问题的建议
» 下一篇:聚力海洋“负排放” 助推蓝碳增汇新突破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移动端 |  电脑端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浏览 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鲁ICP备12026643号
您是本站第113730363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