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0-12-06   点击数:3414

病了,躺下静养,脑子比平常还活跃呢,思绪横冲直撞,任意拓展延伸,竟浑然忘掉了不舒服。思维泛滥一阵子后,又开始琢磨:病是咋回事?

 

病是状态。身体系统是个矛盾体,良性因子(健康方)与恶性因子(致病方)之间的斗争从未停歇过一分一秒,生理之病,就是身体的健康方落败、致病方得势的状态。这个胜负的发生范围、悬殊程度直接决定病情大小轻重。这种战败的病的状态确实不好受,是那种“病来如山倒”、“兵败如山倒”的情势。对一个人来说,病分为三类或三层:生理之病、心理之病、事理之病,即人在身体、意识、做事方面都有可能进入病的状态,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你有病呀”,尽显奚落、调侃意味,其中的“病”所指往往是后面两种,若意在询问别人生理之病,万不可问“你有病呀”,宜问以“你还好吗”,“身体咋样”之类。

 

病是必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说的是人在做事方面患病是必然的,“常胜将军”也有败的时候,拿破仑最终也遭了“滑铁卢”。推演到生理层次上可以说,人非神仙,孰能无病?我们看这么多神话故事片,绝未看到过哪位神仙卧病在床或病入膏肓吧,但于人,病是或迟或早或多或少发生的必然。即使一辈子健健康康,什么病没得过,最后也是落个“因病医治无效”、“病故”。虽然病有其必然性,但还是有办法减少其次数、缩小其范围、缓轻其程度的,锻炼身体可有效避离身体疾病,调适心理可有效避离心理纠结,明晰事理可有效避离事理过失。患了病,认识到病的必然性,别抱怨,别羞愧;未患病,别因为病的必然性,消极沉沦、不做抗争、坐以待毙。

 

病是警示。任何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要加以有效控制,预警手段或环节必不可少。漫长的静寂、长期的安逸、离奇的平顺,慢慢就将人推向慵懒退化、放任自流、肆无忌惮,让人感觉不到、发现不了的可怕才至为可怕!古往今来的大哲伟人都非常重视这种警示,微恙弥珍,有了病,方知自身固有问题以及自己以往方式、方法、习惯的不当之处,于是趁机改正、治疗,回归走向健康轨道;爱因斯坦也认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早病比晚病好,到沉疴了晚期了才发现,就积重难返甚至无力回天。有个不是规律的规律,病弱的人,平时病怏怏的,一辈子倒得不了什么大病,这很有可能是“警钟长鸣”的缘故。

 

病是经历。病到底是哪般滋味?谁病谁知道!探访病人者一般预先仅大概了解病人的病症、病情,站在病床前,无论怎么尽展察言观色能事,也不能掌握更不能感受病人的痛楚、心情、感觉,因为病人躺姿固定,神态、气色也大同小异,于是,大部分探访者只好还是操用常规的例行的几句话,病人受用多少另当别论。同一个人,病前、病中、病去三个阶段的心境、想法总有大幅的变化,甚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有深度调整。人都不想得病,但病的经历是值得品尝回味的,没病过的人生即使有也不是真正的人生,没失败过的人生只能是梦想的人生。病和失败的经历,是对人奋进意志的磨练、担当能力的考验,是必修基础课程。

 

病是岔口。病是身心健康曲线或人生事业道路的分岔地带,治疗、处理、角力的结果决定着轨迹的延伸是向上行走还是向下滑坡,当然向上行走时常会呈现先暂时下行后回升上扬的特点。两条路,一条是病去身轻、愈挫愈勇、反败为胜,一条是一病不起、每况愈下、一蹶不振,走每条路都需要成本,前者需要先期成本,就是为治病克艰所付出的各种努力,后者需要后期成本,就是沉陷病困后得不到失了去的东西。人们自然都会努力选择走前一条路,但这条路的末梢迟早要陡落,与后一条路交汇于地平线。有时候路的选择由不得我们,路的轨迹上下起伏,千种万样,主观与客观的交织,塑建了人生。我们要做的是,尊重客观,发掘主观,认认真真走好每一步。

 

 

                     (菏泽社员 高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