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精神的践行者

发布日期:2012-11-06   点击数:1936

――访电视连续剧《焦裕禄》的原著者殷允岭

 

 

电视连续剧《焦裕禄》从1021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很快就在全国观众中引起热烈反响。该剧记述了焦裕禄一生成长与奋斗的人生轨迹,是一部在时间上精准设计的、向党的十八大献礼的重点电视剧。作为该剧的原著者殷允岭,现任济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九三学社济宁市委主委,使得这部具有高度的政治影响和艺术力度的巨著与济宁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111,殷允岭接受我们的采访,讲述了他与《焦裕禄》的故事。

 

 

让人人都了解焦裕禄

 

殷允岭现为山东省政协常委、济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九三学社济宁市委主委,著有长篇小说《大船浜》、《苇鸟》,长篇传记文学《焦裕禄传》、《雷锋传》、《孙家栋》,中短篇小说集《湖人琐事》、散文集《湖人琐记》等著作。荣获山东省首届泰山文艺创作奖、省“五个一”精品工程奖、团中央“五个一”精品工程奖、“中国图书奖”和“中国青年读物奖”等各类文学奖30项。发表各类文学作品300万字。

 

1976年开始文学创作,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理事的殷允岭,连续三届当选为全国作家代表大会代表,曾担任济宁文联主席、市作协主席逾十年。

 

第一部长篇小说《大船浜》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并获山东省首届“泰山文艺创作奖”和“河北省新闻出版奖”,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1994年夏,《大船浜》的责任编辑向殷允岭发出邀请,让其采访创作焦裕禄的长篇传记文学。

 

196627,《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社论《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后,向焦裕禄学习形成一个高潮。很多作家采访写作了大量歌颂焦裕禄的作品,因无法把握好当时的时代政治需要,而不能写成一部全面塑造焦裕禄形象的传记作品。到了经济大潮翻滚的1994年,几乎没有作家再去触碰焦裕禄这个似乎无用的题材了。

 

但是,崇尚焦裕禄精神的殷允岭信心十足地奔向兰考,他认为时代需要弘扬焦裕禄精神,焦裕禄精神也成为人民和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这是一种从人文精神到文学艺术的双向的选择。

 

 

采访“最可靠”的人

 

19947月,殷允岭来到兰考后才发现,采访焦裕禄的事迹竟是异常的困难,兰考县的一位负责人问:“你是来写焦裕禄精神影响下的兰考人民?还是写焦裕禄本人的事儿?”当得知是写《焦裕禄传》时,他们被推到宣传部,宣传部又推到新闻科。得知要采访焦裕禄的家人、秘书、通讯员、林业局技术员时,一位名叫杨秋宪的科长委婉地告诉他:采访这些人他就爱莫能助了,如果去焦裕禄纪念馆,倒是有现成的材料和专业的解说员。

 

天气炎热,招待所没有空调,为了降温,殷允岭晚上就泡在浴缸里。后来,他终于找到了焦裕禄的夫人徐俊雅,徐听说要写焦裕禄的传记,十分欣慰,当即谨慎地写下了一个名单,并在殷允岭的笔记本上题写了“学习焦裕禄精神,写好焦裕禄传记”的嘱托心语。

 

焦裕禄病逝一年多后,“文革”爆发。与焦裕禄配合最好的时任县委副书记张钦礼也被捕入狱,跟随焦裕禄工作的林业局技术员朱礼楚,报道组长刘俊生,和焦裕禄信任的多名干部也受到排挤,甚至失去公职,成了社会最底层的人。

 

殷允岭终于在61度高温的沙土地里找到正在给棉花喷药的刘俊生,在他的帮助下,找齐了徐俊雅所列名单上的所有人。殷允岭请这些老同志吃了一顿饭,他们酒中相见,已似多年的梦幻。招待所的保卫干部张纪焦就是当年焦裕禄救活的病危儿“张徐州”,担任招待所的保卫干部并改名为“张纪焦”。他打开一间仓库,找来几把凳子,大家围坐在一起,回忆起那位可亲、可敬的老书记,人人眼泪汪汪,话语哽咽。采访中,热泪也浸湿了殷允岭的笔记本。

 

殷允岭在徐俊雅家中采访了3天,这位曾担任过兰考县副县长和人大副主任的64岁老人热情地挽留殷允岭,亲手做了“老焦”爱吃的面条。

 

后几天,殷允岭在宾馆里整理笔记,张纪焦则几次买来羊肉拉面,为这位激动中的作家增加营养。

 

 

真情打通坎坷路

 

在焦裕禄纪念馆,殷允岭采访了来此参观的当地人,摘抄了大量焦裕禄生平事迹材料。在搜集歌颂焦裕禄歌曲时,纪念馆的工作人员称,歌曲需要严格管理,不允许记录,记忆力惊人的殷允岭就看完一首记一首。

 

为了搞清兰考长期受灾的缘由,殷允岭来到兰考县档案局,查阅县志。工作人员表示,县志可以看,但不允许带走。颇有戏剧功底的殷允岭看见了一把挂在办公室墙上的板胡,立即拉了起来,与工作人员唱起了《朝阳沟》,经过整整一下午的“感情交流”,殷允岭顺利带走了1000余万字的《兰考县志》。

 

这部县志为殷允岭创作《焦裕禄》,提供了重要的水文、地理、黄河改道、风沙形成等方面的历史资料和科学依据。

 

 

“六亲不认”的叔叔

 

一个月后,殷允岭来到焦裕禄的老家淄博市博山区北崮山镇北崮山村,找到了焦裕禄的侄子、焦裕禄纪念馆的看门人焦守忠。焦守忠告诉他,他曾经从淄博老家到河南,想谋个铁饭碗儿,但焦裕禄劝侄子回老家搞好生产,继续学习,并送给他一支钢笔,焦守忠对叔叔的行为很不理解也很生气,走出门就将钢笔折断了。

 

为了收集到关于焦裕禄更多的线索,殷允岭向焦守忠提出了很多问题。当时正值秋收,焦守忠说自己要下地掰玉米,晚上8时才有空,让殷允岭在焦裕禄纪念馆前等着。可是,8点不见人,9点不见人,10点还不见人。直到10点多,终于看到焦守忠的身影,焦守忠却说:“你也是个笨人,你还真想写焦裕禄,我都不想见你,你写他有什么好,谁管你吃饭啊!”但最后殷允岭的执着还是感动了焦守忠,他不仅接受了采访,还联系了与焦裕禄共过事的教师、民兵和焦裕禄的入党介绍人。在北崮山,乡亲们把对焦裕禄的热爱都挥洒给这位作家。

 

焦守忠是焦裕禄纪念馆的守门人,每个月收入不到300元,而此前他修自行车每个月挣800多元,所以他至今仍埋怨这个“六亲不认”的叔叔:“俺一家人跟他穷了一辈子,因为他,我现在也没什么好。邮电局叫俺照了张像,在报纸上登出来说:焦裕禄的侄子首先用上程控电话!真是瞎话,俺至今也没见个电话机呢!”

 

 

焦裕禄是潇洒的好人

 

虽然采访过程艰难,但是书中展现的焦裕禄却是最真实的。《焦裕禄传》是经过焦裕禄夫人徐俊雅生前审定、唯一认可的“焦传”,被称为“最贴近焦裕禄生活、最忠实地反映焦裕禄精神”的一本书,焦的二女儿焦守云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电视剧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说。

 

殷允岭告诉记者,他看了焦裕禄的家,看了北崮山,看了当年焦裕禄在敌战区、解放区割据斗争的地貌,还看了他家里的歪脖子槐树和被老师贴在墙上的作文。通过体验焦裕禄生前与之息息相关的一切,殷允岭深刻体悟到焦裕禄精神的本质:他看透了社会,看透了人生,能把握现实,每走一步都深思熟虑;他在生活中厉行简约,痛恨贪污腐败,只要有一户社员盖不上救济的被子,他就睡不着;他有救无类,谁穷就给谁送去。焦裕禄是一个好党员、好干部,但“好人”是这一切的载体。

 

在殷允岭心中,焦裕禄是一个被孔孟文化“熏透”了的山东汉子,他朴素、善良、智慧,充满了正义感、乐于助人、有文化、悟性好,艰辛的生活经历,锻铸了他钢铁一般的意志,形成的革命觉悟和理想中既没有学生腔,也没有农民的短视。“他是立足现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干他能干的事。”在他幼时的理想里,曾朴实到仅仅想成为在农村被人信任的“忙活红白喜事的大总理”,为人操心、费神,博得人们的信任。“焦裕禄并不像电影里展现的那样,窝囊、土气、憨态可掬,真实的焦裕禄是有个性、有才情、潇洒、英俊、热情如火的青年。”殷允岭告诉记者,焦裕禄在洛阳机械厂做过领导,在哈工大上过大学,会写文章、会编歌曲、能拉二胡,他曾穿着蓝呢制服和穿高跟皮鞋的苏联女专家一起跳舞,也和夫人、孩子们在大连的海边捡拾贝壳,穿着“布拉吉”的徐俊雅像鸟儿般俊美。他的生活既与艺术相接,又能和最底层的人们打成一片,是一个“上接天光、下接地气的性情中人”。

 

 

“焦桐”下站着的作家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所有的人都在经济大潮里翻滚时,许多人提出疑问“再写焦裕禄有何意义”?殷允岭却不这样认为,他说:“就像干涸的社会需要清澈的泉水一样,焦裕禄的思想主旨是为了人民大众,其精神在任何时候都有积极意义。

 

当整个社会与焦裕禄精神理念背道而驰,很多人已经把焦裕禄精神扔掉的时候,社会却需要焦裕禄精神的重新焕发。殷允岭始终赞成焦裕禄的理念,崇拜焦裕禄的精神,殷允岭曾经放弃多次可以得到丰厚报酬的写作机会,而去写官之榜样焦裕禄、人民的楷模雷锋、中华民族科技灵魂的代表孙家栋。当被问到为什么坚持时,殷允岭告诉记者,周恩来总理在表扬焦裕禄时,曾经说,“焦裕禄是一个好党员,好县委书记,但他首先是一个好人。”好人是一个载体,只有存在这种厚德,才能承载起金子般贵重的精神。当看到《焦裕禄传》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在央视热播后,殷允岭欣喜不已的表示,作品被重视其实是一个双向选择,“与其说是我选择了焦裕禄,不如说是焦裕禄选择了我。”

 

殷允岭告诉记者,他曾在焦裕禄手植的那棵梧桐树前留影,梧桐栽种的时候还没有焦裕禄高,现在已经高耸入云,有六七层楼高了,“我觉得这棵树就是焦裕禄理想的标志和征象,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在采访的最后,殷允岭顺口唱出一支歌———歌颂焦裕禄精神的“豫歌”:

 

 

焦裕禄,我们的好书记,

 

你就像那泡桐树巍然挺立,

 

防风沙治洪水无比坚强,

 

为党生为民死从不为自己,

 

学习你呀,全心全意为人民,

 

学习你呀,举起毛泽东思想红旗!

 

 

        (九三学社济宁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