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州剪纸”这些事儿 ——非物质文化遗产“曹州剪纸”的传承和发展

发布日期:2018-07-12   点击数:5276

“曹州剪纸”植根于美丽的牡丹之乡——菏泽。菏泽古称“曹州”,地处鲁西南平原,蕴含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曹州剪纸富含乡土气息,淳朴、自然、俏丽,多为装饰百姓生活和节庆喜事而用。后经传承和发展,现已在体现地域文化、反映时代精神、挖掘美学价值等方面都发挥了突出作用。作为“曹州剪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和大家一起来聊聊“曹州剪纸”这些事儿。

“曹州剪纸”的传承发展

“曹州剪纸”既有古老、传统剪纸的韵味,又有新时代特征,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演绎,现有单色、衬色、染色、套色、立体套色剪纸等不同种类,一张纸、一把剪刀,就可以变幻出丰富多彩的花鸟虫鱼、人物、风景等。

“曹州剪纸”作品点、线、面配合恰到好处,阴阳布局合理,色彩浓淡相宜,有的表现曹州牡丹的雍容华贵,有的展现地域风采和历史文化,有的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历史文化和时代发展的缩影。具有较强的收藏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传播和学术研究价值。

葛秀英是“曹州剪纸”的首位代表性传承人,她出生于1951年的鲁西南农村,自幼喜爱剪纸,退休后全身心致力于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她将刺绣、绘画、书法技艺大胆融入到剪纸中,研创出彩宣套色剪纸和多彩立体剪纸等新技法。2008年3月,葛秀英通过牡丹区文化馆成功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曹州剪纸”项目,之后她一方面继续钻研、创新剪纸技艺,一方面大力宣传、推广“曹州剪纸”。她将公益剪纸培训引入学校、社区、社团,吸引了众多剪纸爱好者加入传承队伍。2011年11月,“曹州剪纸”成功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曹州剪纸”色彩绚丽、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强、易于传播。目前,“曹州剪纸”以菏泽牡丹区为中心,流传分布于全市各县区、省内各市地,而且还传扬到北京、浙江、黑龙江等地,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和好评,也多次在山东省文博会和国际剪纸艺术节上获得国外剪纸爱好者的青睐,曹州剪纸作品被选为礼品送给美国、德国等外国友人,流传海内外。

菏泽市、山东省、浙江省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过“曹州剪纸”,吸引了众多慕名者前来求学,但是能深入、持久学习剪纸的人很少。由于彩宣套色剪纸和多彩立体剪纸制作工艺复杂、流程长、费力耗时,目前能领悟和掌握彩宣套色、多彩立体剪纸技法的学习者不多。

网上有诗云:一张素纸剪春深,巧手平添花骨魂。栩栩如生它解语,千娇百媚就凭心。曹州剪纸艺术需要更多用心的传承者进一步保护、传承和弘扬。

“曹州剪纸”与改革开放

“曹州剪纸”作为一项流传于鲁西南民间的剪纸艺术,能够被挖掘和弘扬,得益于改革开放引领的新时代,得益于政府对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视和保护。

菏泽市确立了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据了解,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由于地方财力紧张,能够运用到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资金非常有限,不能像经济发达的城市投入更多的财力用于非遗传承、弘扬。

虽然地方财力有限,但是通过政府和非遗传承人的不懈努力,非遗传承的社会氛围已经营造出来。每年政府都会选择在节假日安排非遗展演,还会选送非遗传承人赴济南等地参加文化博览会等省级、国家级展演。市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小记者团等也会组织公益非遗传承活动。“曹州剪纸”项目非遗传承人葛秀英、郭红、李桂香等,积极参加这些活动外。此外,她们还多次参与公益捐助义卖活动,并独立举办“曹州剪纸”展览和公益传授活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2016年5月,在菏泽市中华文促会的大力支持下,“曹州剪纸”传承人组建成立了“剪纸艺术委员会”,由葛秀英任会长。此后每年都在市图书馆举办剪纸交流展览。2018年5月成功举办了剪纸公开课,现在市图书馆长期面向小学生举办公益剪纸授课,进一步丰富了剪纸传承活动。

葛秀英回忆说,小时候因为农村条件差、劳力少,都是偷偷向民间剪纸艺人学习剪纸。现在政府和社会能提供这么好的平台,帮助更多地人认识剪纸、学习剪纸,她打心底里感到高兴,这是改革开放思想进步带来的“文化复兴”。

我的“剪纸艺术家”母亲

葛秀英是我的母亲,她是中华文促会剪纸艺委会理事,山东省剪纸学会常务理事,菏泽市中华文促会剪纸艺术委员会会长,菏泽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称母亲为“剪纸艺术家”,并不是因为她获得了众多的剪纸艺术成就和荣誉称号,而是因为她对剪纸艺术的不懈追求和执着情怀。她在我眼中是艺术家,更是可亲、可敬的母亲——

清晨,当我从沉沉的睡梦中醒来,又听到了“咔嚓、咔嚓……”熟悉、轻快的剪刀声,我知道母亲又早起剪纸了。来到客厅,果然看见母亲盘腿坐在沙发上,窗外透过来的晨晖为她的身影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色。母亲俯身沉浸在剪纸创作中,脸上带着安详而愉悦的微笑。

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说:“妈,您又早起剪纸了?”母亲从老花镜中抬起双眼,笑着说:“我刚起来,年纪大了觉少,睡不着了。”我来不及说什么,急匆匆跑去厨房给上中学的女儿做早饭,像年青时的母亲一样。在我们上学时,母亲总是早早起床,做饭、洗衣、打扫卫生……还记得我工作后考会计师那年,母亲依旧把我当学生看,什么家务活也不让我碰,我安心地享受着母亲做好的饭、洗好的衣、晒好的被褥……那一年,我成了菏泽地区最年轻的会计师。在我女儿出生时,母亲还没退休,她一天早、中、晚三趟准时往我家跑,抢着照看孩子。我女儿从小和她最亲昵,母亲一直是我们生活中最坚强的后盾。

母亲是凡事都要尽自己能力做到最好的人。她十几岁时不仅学习名列前茅,而且剪鞋帽花样在十里八乡都很有名气。后来学绣花,无论是手工刺绣还是用缝纫机绣都是一绝。在工作中,她潜心钻研业务,撰写图书管理论文,经常获奖和参加研讨会。退休后,母亲去老年大学学习绘画,得知传承剪纸艺术的人很少,她就义不容辞地重持剪刀,把全部精力用到了剪纸上。

从那时起,母亲就夜以继日搞剪纸创作,她的剪纸技艺不断提升。从单色剪纸到套色彩宣剪纸,再到彩色立体剪纸的尝试,她不分白昼与黑夜地沉浸在艺术创作中。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等一项项市级、省级、国家级荣誉的获得,我在为母亲高兴的同时,也在暗自担心母亲的身体。她毕竟已是花甲之人,看她日渐增多的白发和逐渐驼起的脊背,我常常埋怨她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常常不支持她辛苦忙碌外出参加艺术展演。我和弟弟都曾对她说:我们不要声誉显赫的艺术家,我们要的是能尽享天伦之乐的妈妈。在潜意识里,我们都担心失去母亲温暖的庇护。而母亲却说,她想发挥余热,创作更多的剪纸作品,在有生之年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做贡献,尽可能多地培养出剪纸爱好者和传承者,这样的生活才更有意义。

母亲努力在艺术追求和家庭之间平衡着、左右着。她每年用一半时间留在菏泽参加艺术活动,另一半年时间去杭州陪我父亲一起照看年幼的孙女。在杭州期间,她仍不忘挤时间搞艺术创作。在她的生活中,她已无法把剪纸当作闲情逸致来看待。她剪出全套的《百幅生肖图》,她剪出家乡《曹州标志性建筑物图谱》、《革命英雄人物》和《牡丹长卷》,她剪出《古今二十四孝图》和《四大名著人物剪纸谱》……她还长期坚持为杭州社区的老人和孩子们传授“曹州剪纸”技艺,浙江省、杭州市等十多家媒体争相采访她。她的剪纸热情就像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走到哪里照亮哪里。

为了不让我和弟弟担心,母亲常常背着我们悄悄地剪,偷偷地参加剪纸活动。炎热的夏天,她骑着三轮车奔波在办剪纸培训班的路上。寒冷的严冬,她只身一人去外地参加剪纸展演……我们为母亲担心,可母亲却不以为苦,她常说:每当看到剪纸学员剪出栩栩如生的图案,每当展览时观众啧啧赞叹剪纸艺术的博大精深,她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就油然而生。她为剪纸这门民间艺术有人喜爱、有人传承感到欣慰和高兴!

在心疼与无奈中,我渐渐意识到:如果人的生命是一个不断开花、结果的历程,那么剪纸追求可能是母亲开得最灿烂的花,结得最甘醇的果。也许全力支持母亲追求剪纸艺术,比让她在家尽享天伦之乐更开心,更有益于身体健康,应该支持母亲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作为母亲唯一的女儿,我也应当尽可能地学习和参与到剪纸传承中来,满足母亲弘扬和发展传统剪纸艺术的心愿。我更应当像母亲一样,认真衡量生命的价值,思考如何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如今我也已经成为一名“曹州剪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愿陪伴母亲一起传承和弘扬“曹州剪纸”艺术。(九三学社菏泽市委、菏泽市财政支付中心 周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