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悔的青春 无悔的选择 —我与疾控事业一起成长

发布日期:2018-09-11   点击数:3772

1988年7月,我从菏泽医专毕业,怀揣着救死扶伤、当个白衣天使的梦想,离开学校,走向了社会。阴差阳错,没能分配到医院,却分到了菏泽地区防疫站(现在的菏泽市疾控中心),这一干就是三十年。这三十年,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岁月,也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适逢改革开放发展最快的时期。正是这样的机遇和平台使我得到了更多历练,得以快速成长。如今我已经从当初那个初出茅庐、青春飞扬的大学生成长为一名工作经验丰富、业务能力突出的学术带头人。在我个人的奋斗成长中,也见证了疾控中心改革开放以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巨大变化。当岁月洗尽了铅华,时光淡漠了往事,我依然痴心不改。从事卫生防疫事业,当一名人民群众的健康守护神,我从未后悔。

我所在的单位——菏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从建国以来历经多次演变而成的,最早是菏泽地区于1950年成立的菏泽专署防疫队,1953年撤销。1955年6月成立菏泽专署黑热病防治站,1956年6月黑防站撤销,改建为菏泽专区卫生防疫站。1971年改称为菏泽地区卫生防疫站,1985年由地区编委正式批准成立菏泽地区防疫站,由科级升为局级事业单位(副县级)。2000年菏泽地区撤地改市,原菏泽地区防疫站改为菏泽市防疫站,2004年卫生体制改革,疾病防治与卫生监督分家,撤销市防疫站,成立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十年来,疾控中心承担的职能越来越多。菏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名称的每次变化都伴随着职能的调整。1950年成立之初的菏泽地区专署防疫队负责传染病、地方病防治,1955年的菏泽地区专署黑热病防治站主要是黑热病防治,1957年的菏泽地区专区防疫站已扩展到传染病防治、地方病防治、卫生监测和卫生检验,1971年的菏泽地区防疫站又增加了卫生监督、健康教育和宣传,2004年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有14个业务和职能科室,虽然减少了卫生监督,却增加了慢性病防治、结核病防治、性病艾滋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职能。从机构名称和职能的历次变化可以看出,每次调整都是根据顺应卫生体制的改革,以解决当时突出的卫生问题和群众最迫切的健康需求。从单纯的传染病防控到传染病和慢性病的防控,防控手段从以儿童免疫接种为主到生活饮用水监测、食品风险监测、大气雾霾监测等,公共卫生承担的职能越来越多,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现已能够为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保障和服务。

四十年来,疾控中心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1950年成立菏泽专署防疫队至今的68年间,办公地址经历了四次搬迁,办公场所从最初的两间土坯房到1961年建成的800平方米砖瓦排房独立院,又到1982年1200平方米的三层办公楼,再到2006年投入使用的七层综合办公楼,机构面貌和办公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中反映出党和国家对公共卫生事业的高度重视,对群众健康的关心。如今的市疾控中心综合楼于2004年11月开工,2006年7月份投入使用, 总面积2500余平方米。综合楼西半部是办公室,东半部是实验室。整个综合办公楼设有业务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实验室、会议室、地下室仓库。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满足了工作需要。每个业务人员都配有一台电脑,宽带网络全覆盖,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网络化办公,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十年来,疾控中心的实验室检测能力越来越强。实验室检测能力代表着一个地区的综合防控水平。近几年,我们全面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仪器设备已告别了过去的破、陋、后,变为高、大、上:中心自筹资金1100余万元,争取国家、省、市项目资金400万元,先后购置了微波消解仪、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石墨炉-火焰原子吸收仪、气质联用仪、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彩色B超仪等,仪器设备价值从2003年中心成立之初的3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500万元。建有艾滋病实验室、CD4细胞检测室、病原微生物检验室等三个精装修的P2实验室,用于卫生微生物检测的百级洁净实验室,以及核酸检测实验室(简称PCR实验室)和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理化检测部分有原子吸收室、气相色谱室和常规检测仪器室。流感网络实验室、手足口病实验室、麻疹实验室及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验室;加强对实验室专业人才的配置,现有的6名硕士研究生已占到中心引进高端人才的三分之一,为食品安全、疾病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各项监测工作和应急处置做好物资及技术储备,全面提升“一锤定音”检测能力。

四十年来,疾病监测网络越来越完善,越来越灵敏。疾病监测是疾病防控的基础工作,发挥着前沿哨兵作用,是研判疾病发展流行趋势和评价控制效果的关键数据。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已告别过去传统落后的手工报表,实现了网络化、信息化。法定传染病直报系统、结核病专报系统、艾滋病专报系统、职业病报告系统、计划免疫金苗系统、死因监测系统、肿瘤监测系统等各种监测网络逐步建立并得到了完善,达到了横到边、竖到底的监测效果。目前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各种系统兼容和对接工作正在优化,完成后将实现各种监测数据的一键式、自动式上报,大大减轻医生的工作量,使各类疾病监测数据的上报更加及时、快速、准确、全面,达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处置的目的,大大减少了疫情传播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风险。

四十年来,疾控中心在多次重大疫情防控中历练了队伍,提升了能力。2003年非典流行,是我国近年最大的一次公共卫生事件,对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牌的意义。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我和大家一道,按照上级要求,对疑似病人开展流调,对所有返乡人员测量体温,对发热病人实行医学观察、对疑似病人进行流行病调查、对密切接触着进行隔离观察,对往返疫区的车辆进行消毒,对各县区的防控工作进行指导督导,对疫情进行分析评估。经历了三个多月的艰苦奋战,终于把非典挡在门外,守住了一方平安。如果说2003年的非典是一次演练,那么2009年春天的手足口病就是一场实战。2009年3月下旬我市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疫情来势凶猛,表现出发病率高、重症患儿比例高、病情进展快的特点,数名患儿出现死亡。针对突发疫情,市委、市政府做出一系列正确决策部署:指定定点医院,严禁基层医疗机构收治小年龄组患儿,请求省级医院技术援助。疾控中心每天收集疫情信息,分析研判疫情发展趋势,实验室及时采集标本,开展病毒培养分离,流调人员深入疫点进行现场消毒,指导医疗机构采取各项防控措施,防止医源性感染,健教人员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知识宣传,提高群众防病能力。时任卫生部部长的陈竺同志亲自到菏泽检查指导手足口防病工作,杨传欣主任在办公楼的大厅里向陈竺部长汇报菏泽的疫情防控措施和效果,陈部长对菏泽的防控工作给给予了高度肯定。卫生人员经过4个月的连续奋战,终于控制了疫情发展,保护了儿童的身体健康。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关键时刻,又一次显现出防疫人员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强硬作风。

 四十年来,卫生防疫工作取得的成绩有目共赌。随着防控技术的不断提高,防控措施的不断完善,经过一代又一代疾控人的顽强拼搏和不懈努力,一个个曾经严重危害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烈性传染病被消灭或消除。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发病率曾经到达十万分之一万的黑热病早已不见了踪影,曾经严重致残的小儿麻痹症已基本消灭,广为流行的疟疾已多年没有本土病例,消除工作正在验收,乙肝的发病率已经降到历史新低,鼠疫、霍乱已多年没有疫情,流脑、乙脑控制在低流行水平。传染性极强的非典让我们拒之门外,严重威胁儿童的手足口病,也失去了往日的威风。

四十年来,始终不变的是疾控人不为名利、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和艰苦奋斗、敢于拼搏的顽强品格。疾控人没有丰厚的收入;没有白衣天使的称号;没有鲜花和掌声。有的是走乡入户的儿童摸底;有的是早出晚归的流行病调查;有的是与传染病人的零距离接触;有的是对群众苦口婆心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有的是在疫情来临时,第一时间到现场的消毒和采样;有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有的是实验室里夜以继日的化验和记录;有的是守护群众健康的责任和使命。疾病预防,功夫在平时,正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和努力,才消除了一个又一个病魔,为群众构筑了一道又一道健康防线,让群众少得病、晚得病、不得病的目标得以实现。

正是疾控人的这种精神感召,让我接过了上一代疾控人的接力棒,并深深爱上了它,把它作为终生的事业来追求。在三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中始终保持着忠于职守、勇挑重担、勤奋工作、乐于奉献的良好作风,在本职工作中做出了较大成绩,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赞赏。先后被菏泽市政府、山东省卫生厅荣记“三等功”,获得了山东省“我最喜爱的健康卫生”光荣称号。

而今,习主席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生活小康”,把健康中国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公共卫生事业再次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同时也赋予了公共卫生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为公共卫生人员施展才华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和空间。我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将和所有疾控人一样,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建设健康中国的伟大工程中,与健康携手,与生命同行,为护佑群众健康贡献出毕生精力和心血。(九三学社菏泽市委员会、菏泽疾控中心陈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