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医疗设备的20年

发布日期:2018-09-19   点击数:21754

打开记忆的闸门,我的思绪回到了1997年的9月,那一年我刚刚大学毕业回到聊城,电气技术专业毕业的我本应到电力部门工作,却阴错阳差的来到了医院。带着一脸的无知与迷茫我来到聊城市人民医院的设备科报到,做起了一名维修工程师,负责设备维修工作,从此在这里一干就是21年。就是在医院开启了我的事业,奉献了我的青春,也见证了我国医疗设备,尤其是影像设备20年来的发展。

医疗的发展离不开医疗设备,各种高精尖技术基本都是最先在军事及医疗方面应用。而医疗设备中,影像设备技术复杂,价值高,维护成本高,在医院中属于大型、贵重设备。国产的影像设备,曾经让我感到不屑,也让我感到过畏惧和厌烦,然而二十年时光荏苒,现在又让我感到信心满满!

先回到1993年吧,这是我第一次接触X线影像设备,当然那时我还不知道这是什么。大学入学查体时有一项检查,大家排队进入一间黑屋子里,医生在一台机器的后面操纵机器对着胸部上下移动,然后喊一声“好了,下一个!”,现在想来那时甚至都不知在检查什么,也真是可笑。1997年工作后才知道这是X线透视机。当时医院里最贵重的设备是0.2T的磁共振和CT,全部都是德国西门子公司的设备,而这台CT是医院派了保卫科、设备科人员开车到上海拉回来的。到了放射科我接触到了大学查体时的透视机,这时的透视机已经是隔室透视了,医生在控制室通过铅玻璃窗观察病人,通过医用显示器观察图像,避免了辐射伤害。这时的X线影像设备全都是进口品牌,诸如西门子、飞利浦、GE、东芝、日立等等。记得那时CT与磁共振的维修工程师到医院维修设备待遇都是相当高的,首先报修后要先给公司把价格不菲的人工费打过去,人工费用要从工程师出门开始,这还不算配件费用,否则是不来的,其次工程师到济南机场后医院要派车接送,好吃、好喝、好招待,我这个年轻工程师既可以跟着学习技术,也能跟着打个牙祭。

这个时期,我国医学影像设备也在艰难起步,X线机生产商已经有了多家,但是制造工艺简单,质量差。1997年我国第一台CT研制成功,但是在核心技术与配件方面还是以进口配件为主。由于技术受限,所以在检查速度、图像清晰度、制造工艺等方面都与进口设备相差甚远,无法得到医院的认可。此时也有很多其它国产设备出现,但是技术含量普遍较低,售后服务不及时,态度差,根本无法与进口产品抗衡。当时也有很多报道,宣称我国某某医疗设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然而实际工作中这种情况寥寥无几。核心技术不过硬、核心配件依赖进口、品牌推广不力和售后服务不佳使得医院在采购大型影像设备时大多选择进口品牌。在维修工作中我碰到过有些国产设备为了防止医院自己维修或找第三方维修,把电路板上的集成电路型号用砂纸打磨掉,在此期间我们医院也曾购买过国产X线设备,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故障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诊疗。和其它大多数医院一样,我对国产影像设备有了畏惧感和无奈感,想说用你真的不容易。

由于高端医疗设备市场进口设备与国产设备技术差距较大,因此国产影像设备厂商市场份额占比小、经营压力大、研发投入不足、后续发展能力差。国内三甲综合医院的高端影像设备80%以上被美国通用电气、荷兰飞利浦、德国西门子三家跨国企业所垄断,因为这三家企业的英文名称首字母分别为G、P、S,因此在医疗设备行业内部将此三家公司并称为“GPS”。此外日本东芝、日立也有一席之地。我们医院在此类设备方面也是选用进口设备。产品的垄断必然导致价格的垄断,比如,一台在美国售价约75万美元的1.5T磁共振系统,同期在国内的售价高达1200万元人民币,而且医院还要在保修期后支付高昂的设备维护费用。按照使用8-10年时间计算,后期维护费用相当于设备价格的50%以上。

转眼间到了2008年,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中国在医疗设备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我参加了在深圳召开的全国医疗器械展览会。在这次会议上,国产影像设备有了较大的发展。首先从外部视觉方面,制造工艺有所提高,更加的美观、精细,从内在质量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图像清晰,后处理功能增强,我也观察了核心部位的电路板,包括电路板的外观及生产质量都有了很大改,然而技术劣势依旧明显。

虽然竞争残酷,困难重重,但是国产医疗设备发展的脚步从来没有停留。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健康的需求从治病、防病到生活健康不断变化、提高。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迅速,针对中国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近年来,政府层面提供了具体、有效的支持和引领,推出了种种政策,各个企业也在科研创新方面持续投入,这一切都推动着中国医疗设备的不断发展。

——2003年,东软公司首次将螺旋CT、磁共振出口美国。

——2011年我国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通过加强创新提升本土医疗器械行业竞争力。

——2014年5月24日,习近平主席到上海联影医疗考察,看到了国产超导MR系统、超高分辨率PET-CT、数字化DR等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医疗设备并表示要加快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进程,降低成本,推动民族品牌企业不断发展。要求有关方面做好政策引导、组织协调、行业管理等工作。

——2014年8月国家卫计委、工信部在北京联合召开推进国产医疗设备发展应用会议,提出要大力倡导卫生计生机构使用国产医疗设备,重点推动三级甲等医院应用国产医疗设备。

——2015年东软公司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28层螺旋CT。

——2017年9月上海联影公司推出世界首台全景动态扫描PET-CT

——2018年8月东软公司推出悬吊七轴智能血管机

……

近几年,我每年都参加全国医疗设备展会,在这些展会上国产医疗设备有了重大改观,每年都有令人惊喜与骄傲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国外设备生产商以及设备配件的供应商对中国医疗设备制造行业有了极大的兴趣,前来参加展会。中国本土的大型医疗设备生产企业也持续增加,与国外各大品牌同台竞技,并且推出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的国产设备,更多的优秀国产设备诞生了,从微量注射泵、心电监护仪到磁共振、PET-CT,从手术机器人到人工智能,从硬件到软件,越来越多的国产设备走上了国际舞台。在影像设备方面图像质量和处理速度都有了质的飞跃,完全可以媲美进口产品,而且价格优势明显。在技术推广和售后服务方面,国产设备企业也有了大的改观,改变了服务理念,以技术和服务推动产品销售。同时由于国产设备的引入,各大进口品牌的设备价格有了大幅度的下降。

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医疗设备产业从"中国制造"走向了"中国创造",临床应用广、使用量大的常规医疗设备大部分实现了国产化,一些高端医疗设备研发生产也取得了突破。我有幸成为了见证者与经历者。刚参加工作时医院应用的监护仪、输液泵等各种精密小型设备,血液检查用的血液分析仪、生化分析仪,影像设备等全部依靠进口,维修时总要翻看英文说明书,而且国外企业控制着设备的维修配件及技术资料,医院除了支付昂贵的初期购置费用,还要支付后期高额的维护费用。目前我们正在向使用国产设备发展,引进了国产监护仪,激光治疗仪等常规设备,从今年开始我们陆续引进了国产数字化手术室系统,国产移动DR,国产128层CT,支持国产设备,支持中国制造,服务人民健康。我们也将和国产设备生产企业联合,在应用中及时反馈使用效果,促进企业改进,企业也为医院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及技术指导。通过这种双向沟通的模式达到互赢,使我们的国产先进产品能推得开、用得好、有成效,快速迈向全球化,让我们的民族品牌大放光彩。

20年来我看到了国产医疗设备的低迷与彷徨,也见证了他的艰辛发展与辉煌,我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国家政策的不断支持,国产医疗设备,尤其是高端医疗设备的春天即将来临,中国医疗设备企业会以领先者的形象,走向国际市场!(九三学社聊城市人民医院委员会副主委 市医院高级工程师 袁明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