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分子的生不逢时和生逢其时 —— 2019端午节有感

发布日期:2019-06-05   点击数:39215

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支柱,是知识分子爱国报国的朴素表达。知识分子的灵魂深处都有深厚的爱国情怀和远大的报国志向。“节分端午谁自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屈原,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身殉国。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这之后,每年的端午节五月初五,大家都会赛龙舟、吃粽子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写诗作词悼念屈原,不得不说屈原是中国知识分子永远的魂。纵观屈原的一生,简直就是我国“生不逢时”的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眷顾楚国,系心怀王”,有“存君兴国”之义,但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中国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天生自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孟子,“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北宋名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载自述学术宗旨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古代时局动荡不安,知识分子若生不逢时,当社会风气处于“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的污浊时代,他们空有一腔爱国热血却壮志难酬,却不被朝廷当权者重用。满腹才学就此化作诗、词、书、画,本应该一展经国济世的抱负的贤臣良将却无奈的成为文学、书画大家,着实可悲!可叹!

我们九三人作为当代的知识分子,幸运的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我们要将爱国主义情怀发扬光大,把个人的价值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奋斗与民族复兴紧紧联系在一起。九三人有爱国奉献的优良历史和传统,从九三学社的发起人许德珩、潘菽先贤到新中国成立“两弹一星”的元勋王淦昌、邓稼先前辈,直到今日我们九三人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勤勤恳恳、默默奉献。九三人始终与国家同奋进、共命运,为民族的进步和兴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寄语知识分子:“天下为公、担当道义,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情怀”。这份期待和信任,不仅是一个国家领导人的气度和远见,也是当前时代的呼唤和企盼。如今之中国,其发展之迅猛,其任务之艰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汹涌澎湃的改革浪潮,史无前例的挑战,使得这个时代对知识分子的寄望比过往历史都更高,这正是知识分子生逢其时、能够大展拳脚的黄金时代。

我们既幸生逢其时,必要躬逢其盛。“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知识分子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争当走在时代前列的“弄潮儿”。我们要以“不畏浮云遮眼望”的胸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做好当下,放眼未来。要以天下为己任,坚守正道、追求真理,立足我国国情,放眼观察世界,以实事求是、客观公允的科学精神观察事物、探求就里,在各自岗位上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绽放光彩,在新的历史潮流中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我们既生逢其时,必当大展才华,勇挑重担。墨子说:“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奋斗之行,强国之本。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当前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日新月异,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但在很多领域仍处于“跟跑”地位,有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还受制于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实践一再证明,关键核心技术还是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在这个追赶超越的关键时刻,知识分子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努力在关键科学技术难点不断取得新突破。要积极拓展创新视野,激发创新灵感,提高创新本领,瞄准前沿、着眼长远,潜心钻研、孜孜以求,下气力做好基础研究,不断夯实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根基。要敢闯敢干,攻坚克难,为国家、为人民再立新功,为中华民族再续科技辉煌。

习总书记强调说,要充分信任知识分子,重要工作和重大决策要征求知识分子意见和建议。习总书记这么信任知识分子,我们就更加要努力肩负起党和国家的重托,坚守情怀,担当进取,融入潮流,同向而行,做国家强盛、民族复兴大业的推动者、建设者,方不负这个伟大的时代,不失知识分子的本质本色。(淄川九三基层委 宫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