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参政议政 » 建言献策 » 社情民意信息的内容与写法
   
社情民意信息的内容与写法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 2010-06-01

九三学社青岛市委秘书长  武建平

 

 

一、什么是社情民意信息

 

社情民意信息,顾名思义是关于社会重要情况(即社会的热点、难点、焦点)人民群众意见愿望(即民情、民生、民心)的信息。它既可以是对国家和地方大事、要事的反映,也可以是对百姓生活小事、琐事的折射;既可以是前瞻性和宏观性的,也可以是具体的和微观的。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是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广大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建言献策所特有的常用载体,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密切同社会各阶层和广大人民群众联系,及时了解社会动态和人民群众意愿,并据此做出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途径和依据。

 

二、社情民意信息的特点

 

社情民意信息的特点是:篇幅短小,文字精炼,主题鲜明,内容针对性强,反映问题迅速及时。它抓取现实社会中的某一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特别是民生民计问题,在分析主要原因之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建议,提请党委、政府部门予以关注。

 

三、社情民意信息反映的主要内容

 

社情民意信息的选题可以是动态性,主要以反映新情况、提出新问题、发现新动向、揭示新苗头为主;社情民意信息的选题也可以是建言性,主要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工作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意见和可行性的建议为主。主要分为以下四大类:

 

1)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来自基层人民群众的反映;对有关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重要决策、部署的意见和建议;

 

2)对城乡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反映,特别是带有倾向性、普遍性的情绪变化,党外代表性人士的警示性、批评性看法和意见;

 

3)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勤政廉洁和工作作风情况的反映;

 

4)对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本地严重自然灾害和重要社会动态的反映,特别是消除隐患、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意见和建议。

 

四、社情民意信息的写作格式

 

1.  

 

社情民意信息标题要醒目、抢眼,能集中反映出该条信息的核心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标题一般不用文学语言,避免标语式、口号式标题。标题的语气以“希望”、“呼吁”、“关注”、“建议”等词语为宜。标题中不使用逗号,必要时可使用顿号。

 

2. 

 

社情民意信息是要提供给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参阅,篇幅要求简短精炼,不宜长篇大论,字数通常控制在5001000字。

 

3.  

 

社情民意信息的体例结构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文字简洁。信息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把要关注的主要事实直接写在前面,避免论文式的前言或开场白,背景材料最好不用或少用,也不必旁引博证。如果一篇信息由若干个观点构成,应把最新颖、最有说服力的观点放在前面。

 

二是内容完整。社情民意信息虽短,但也要“五脏俱全”。参政议政类信息写作格式为:问题—分析—建议;民主监督类信息写作格式为:现象—批评—措施。

 

三是观点明确。无论是问题阐述,还是分析、建议,都要清楚明了,通篇给人观点明晰、一目了然的感觉,切忌语句罗嗦、使用套话。

 

4. 

 

社情民意信息可以社组织名义或社员个人名义署名。以社组织名义上报的信息,要有审批程序和分管领导签发记录,按公文管理。以社员个人署名的信息要注明作者的政治身份和单位身份。政治身份由社内和社会两部分组成,要写明九三学社社员的政治面貌和社内职务;社会身份是指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类特约人员的身份。单位身份是写明信息作者的工作单位、职称和职务。

 

5.联系方式

 

提交社情民意信息时,应注明作者的工作单位、政治身份、职称、职务、电话、电子信箱等联系方式,以便受理信息的部门核对情况,及时联系作者反馈情况。

 

五、撰写社情民意信息应把握的五个原则

 

1.一事一议原则

 

一事一报,简洁明了,多则几百字,少则几十字,这样的信息易被采纳,易交办处理,切不可多事一议。信息可以是一种情况,一个苗头,一个问题,一种看法,一条建议等,只要角度把握得好,时机掌握得准,就是一条好信息。

 

2.真实无误原则

 

真实性是信息的生命,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一是一,二是二,不说大话、空话、套话。不能道听途说,更不能编造。对所获得的信息要深入调查核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于群众反映的客观情况,应亲自实地考察,准确无误后再撰写上报。

 

3.注重时效原则

 

反映社情民意要适时、及时。社会敏感的社情民意,关系到国家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知情即报,为党委、政府“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提供信息来源。当事物处于萌芽状态时,解决起来比较容易、简便;而当时机错过、积重难返时,就加大了解决问题的难度。从这个意义上讲,抓住了时机,就抓住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提出问题适时,引起了关注,就能很快得到解决。要做到收集快、整理快、报送快,对一些比较重要的信息要争分夺秒,以最快的速度报到决策者手中。

 

4.切实可行原则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目的是为了使党委、政府全面掌握实际情况,及时解决实际问题。有些问题党委、政府可能基本清楚,原因大致也了解,关键是推荐好的解决办法。做好信息工作的关键就是要出高招,多提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问题的提出要鲜明、准确,具有较强的说服力;问题的分析要透彻、清晰,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解决问题的建议要措施具体、切实可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5.言之有物原则

 

信息要有事实、有分析、有建议,要有独到见解,避免泛泛而谈;要有真知灼见,有针对性,不说空话,不讲虚话,避免套话;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需求,注意及时反映党和政府需要了解以及群众急切关心、要求迫切的问题。

 

六、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政治导向

 

民主党派信息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和地方工作大局。所报信息的内容必须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一致,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相一致。

 

2.保守机密

 

社情民意信息中,有的信息可以公开发表,有的信息只能内部报送,应有所区别。特别是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带有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的情绪变化,或有识之士的警示性、批评性的看法和意见,或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内部重要数据等,均应内部报送,不宜公开。

 

3.通俗易懂

 

社情民意信息往往涉及一些专业性很强的问题。信息中使用的专业概念和术语应当准确,要保证让受理、阅批信息的工作人员和领导能看懂信息。对于特殊专业名词应适当解释,使信息通俗易懂。

 

七、怎样收集社情民意信息

 

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应确保信息具有真实性。要以深入实际为出发点,以深入社会为切入点,以深入群众为落脚点,走进社区街道、田间地头、厂矿企业,了解民情,倾听民声,对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或带有苗头性应引起重视的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真实材料。

 

要注重发现来自社会不同界别、不同阶层有代表性的群众意见,发现需要引起关注的少数特殊群体的合理诉求,发现一般渠道不易掌握的社会情况和群众意见,把各界别、各阶层、各群体反映的热点、难点、焦点进行集中归类后,分别进行深刻分析,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建议。切忌把事实不清的坊间议论或道听途说的传言话题拿来作为信息直接撰写和上报。

 

八、社情民意信息的报送方式和渠道

 

九三学社成员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应当采取组织报送的方式。一般可通过所在基层组织集中报送到社市委,必要时也可直接报送到社市委,社员个人不能直接报送给党政领导人或党政部门。

 

社市委的社情民意信息上报渠道主要是社省委、中共市委统战部和市政协。经上述信息受理部门归纳整理后,酌情报送到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政协、社中央、中共山东省委统战部、山东省政协、中共市委和市政府的主要领导人参阅、批示。

 

九、基层组织怎样做好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全局性工作,所收集和反映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本党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基层组织在开展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时,一是要建立信息员网络制度,有专人分工负责。二是要广泛宣传,积极鼓励和组织广大社员撰写信息;三是要及时召开基层领导班子和信息员专题会议,就拟报信息中反映集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讨论,集思广益,形成集体信息。这样的信息往往更具有代表性,更容易被相关部门采用;。

 

做好信息工作不仅是履行参政党职能的基本要求,而且还可以丰富基层组织的活动内容,发挥社员的人才智力优势,提高社员的参政议政能力,增强社员之间的沟通联系,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社员怎样在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中发挥作用

 

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是参政党成员应尽的政治责任,也是社员展示参政议政能力与水平的重要平台。信息工作人人可为,作为九三学社社员,应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时时关注国家、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问题。要着重发挥自己的工作优势和专业优势,对自己熟悉的、长期关注的或近期注意到的某些问题,积极撰写信息,随时上报。通过工作的锻炼和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

 

 

 

   
« 上一篇:关于在公交车上安排安全协管员公益性劳动岗位的建议
» 下一篇: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我省农业经济发展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移动端 |  电脑端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浏览 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鲁ICP备12026643号
您是本站第114153616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