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务动态 » 地方快讯 » 抗击疫情——潍坊九三在行动(四)
   
抗击疫情——潍坊九三在行动(四)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 2020-02-04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潍坊九三人迅速行动,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市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坚守岗位,众志成城,防控疫情,贡献九三智慧和力量。

抗击疫情一线的检测员——聂清,九三学社潍坊市直四支社社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科国家级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负责人、副主任技师,主要负责潍坊市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实验室检测工作。

《潍坊晚报》(2月1日A04-A05版)以《“里三层外三层”包裹 内衣能拧出汗水》为题,专题报道聂清与她的团队,现全文转发分享。


“里三层外三层”包裹 内衣能拧出汗水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各个环节中,市疾控中心是离病毒很近的地方,检测人员最近这段时间一直忙着和新型冠状病毒“打交道”。那么,新型冠状病毒是如何被检测出来的?1月31日,记者走进市疾控中心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实验室进行了探访。

1月22日晚9时许,市疾控中心接收到了全市首个疑似病例的样本,立即组织人员连夜检测,直到1月23日凌晨3时许,检测工作顺利完成。1月23日下午3时,又接收到了第2例。

为应对检测任务,疫情发生后,市疾控中心立即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实验室应急检测组,抽调骨干组建起了14人的检测队伍。14个人中有“70后”“80后”,也有“90后”,在疫情面前,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为提高工作效率,他们分成了三组,每个组四人,轮流上,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科长刘德辉担任调度,聂清博士任指导,也会进实验室检测。

记者注意到,聂清博士的黑眼圈非常明显,她已经连续一周多没睡个安稳觉了。从1月22日开始,他们天天都在加班,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还不是囫囵觉,在岗位上随时待命,一有样本送来,就要立即检测。

1月23日,聂清原本在老家照顾患病的父亲,得知疫情后,连夜赶回潍坊,和同事们迅速展开工作。在此后七八天里,她只回过潍坊的家两次,而且时间非常短。

“大家累了就在办公室睡一会儿,疫情当前,再苦再累也要坚持。”聂清告诉记者,在团队里,有好几位是年轻妈妈,有孩子需要照顾,但她们基本上是全天靠在工作上,“我们团队中的张晓,孩子还很小,但她说‘随叫随到’。还有‘90后’的康凯,要求坚守一线。”

 检测流程:县市区采集样本后,送到这里进行检测

 1月31日,记者来到市疾控中心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实验室探访,里面一片寂静,工作人员和专家异常忙碌,全神贯注操作着设备,进行检测工作。

这是个负压实验室,通过特殊装置,让实验室内压力低于外压力,里面的空气由清洁区向污染区流动。实验室是外人的“禁区”,来自全市各地的新型冠状病毒可疑样本就是在这里进行检测。那么,工作人员们是如何进行检测的呢?

在检测新型冠状病毒前,首先需要采集样本。按照程序,各医疗机构将疑似病例报给各县市区疾控中心,核实后,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再到所在医院指导采样。采样就是利用咽拭子从人体的咽部蘸取少量分泌物和利用鼻拭子采集鼻子内少量分泌液,加采集深咳浓痰、血样等。采样过程中,医护人员会穿上一整套的防护装备,戴上护目镜和两层的医用手套。

之后就是送检,各县市区疾控部门将样本送到潍坊市疾控中心。“提取了疑似病例的样本可能含有的病原,工作人员会将其放入专用的转运箱。转运箱经过消毒处理并进行了真空包装,然后第一时间送到市疾控中心。因为现在情况特殊,送检的时间可能是白天,可能是深夜,我们这里的检测专家随时做着准备。”刘德辉说。

最后就是对样本的检测。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市疾控中心采用了两个品牌的试剂进行检验。“我们现在开辟了专门的送检通道,与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的通道进行分离,这主要是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保障样本的生物安全和人员安全。”刘德辉告诉记者,完成样本运输后,工作人员也会对运送车辆进行消毒和通风,确保大家的工作环境安全。

记者看到,病毒样本在检测前还要经过洁净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在最后的污染区,工作人员会将转运箱里的样本取出来进行核酸提取和检测,这个过程比较复杂,经过四五个小时的检测,最后给出结果。

检测人员需要经过层层“武装”,穿脱很复杂



在进入实验室前,检测人员都要在外面先穿上隔离服,用“里三层外三层”形容毫不为过。

进入实验室后,需要进行三级个人保护。最里面穿上分体式一次性隔离衣,戴上一次性脚套、帽子,然后戴上第一层手套,手套一定要压住隔离衣袖口,与隔离衣的交界处要用胶带封住,还要戴上N95口罩、护目镜。第二层,穿上连体防护服,密封胶带一定要密封好,再穿上第二层脚套和戴上第二层手套。最外面,检测人员需要穿上一层隔离衣。

每名检测人员光“武装”自己,就得花费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然后还要消毒。做好这些准备后,检测人员向同事挥挥手,将实验室的门关上,专注地投入工作中。

相比穿衣来说,脱隔离服更复杂,而且要严格按照要求和规范,一层层往下脱。聂清介绍,首先是外层手套消毒后脱去,再把内层手套消毒,更换新的外层手套。然后将反穿一次性隔离服脱去,外层裹在里面,连同外层手套一起脱去,用消毒剂充分给内层手套消毒,等变干燥后,再戴上新外层手套。脱下来的隔离衣和手套,用高压灭菌袋装起来,进行高压灭菌。

“除此之外,摘手套等防护物品时,都要按照要求进行。”聂清说,经过规范的脱隔离服和消毒后,检测人员便从污染区进入半污染区、洁净区,最后才可以走出实验室。

 进入实验室十几分钟后,全身就湿透了

 在这个实验室里,检测人员一待就是四五个小时,每一次检测都是对他们严峻的考验。实验室里保持着25℃的恒温,然而穿上三层隔离服后,里面的温度可想而知。由于密不透气,身体的热量散发不出去,进入实验室十几分钟后,他们很快就会感到闷热,内衣也会被汗水湿透。

“因为全身都被包裹得严严实实,很快会湿透,头发也湿了,汗珠顺着脸部往下淌,流到眼睛或耳朵里,非常难受。即使这样,我们也要忍着,不能因为闷热而分散精力。”聂清告诉记者,他们走出实验室后,整个人都会大变样,因为口罩裹得紧、戴得时间长,脸部会出现深深的压痕。头部全是汗水,就像是刚洗了头发一样,用力拧拧内衣,都能拧出汗水。双手双脚更不用说了,就像是在水里长时间浸泡过一样。

在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是不能走出实验室的。为了少上厕所,他们往往会少喝水,或者戴上纸尿裤,出来后统一换洗。“喝水少,再加上隔离衣内闷热,身体会十分不好受。此外,因为呼吸不畅,在里面憋得难受,当脱下隔离服走出实验室那一瞬间,我们会大口呼吸,舒服多了。”聂清说,因为不断哈气,护目镜上会沾上水汽,再加上本来就戴着眼镜,他们会眯着眼,努力集中精力。

“在对病毒检测的同时,还要保证实验操作的每一步严格遵守生物安全规定,绝不允许实验人员自身被感染的情况出现,在‘排毒’的时候也要保护好自己,这很考验体力与耐力。”聂清说。

核酸提取最危险,一个样本分成15份


聂清告诉记者,最关键和最危险的环节是核酸提取,因为在这一过程中,检测人员与病毒靠得最近,而且次数最多。“检测时,一个样本需要分成15份,如果一次来了5个样本,就需要分成75份,检测人员工作强度非常大。”聂清说,在打开样本时会震荡,形成气溶胶。

气溶胶这个名词,很多市民都有所耳闻。那么什么是气溶胶,存在哪些危险性?检测过程中,样本和试剂液滴在空气中的悬浮颗粒,形成气溶胶。如果样本包含病毒,这些气溶胶可能包含病毒颗粒,直接通过呼吸道吸入而感染人,或附着在衣物、皮肤上,最终进入呼吸道。如果防控措施不到位,检测中可能会扩大污染范围。操作不规范的话,气溶胶也可能污染别的样本甚至实验室,导致假阳性结果的产生。“为防止气溶胶里的病毒扩散,检测人员进入和离开实验室,必须严格按要求进行。”聂清说。

在特殊环境里,连续四五个小时的工作,对检测人员的体力有着很大考验。“检测人员连轴转、随时待命,因此,工作中难免会疲劳,抵抗力下降。”聂清说,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检测人员没有一个人抱怨。检测样本中,时刻有危险,他们也要认真再认真、仔细再仔细,容不得有一丁点马虎。因为一点失误,就会导致检测结果偏差,最终影响患者的诊治。(社潍坊市委 王兴全)

   
« 上一篇:抗击疫情 烟台九三学社社员在奋战(四)
» 下一篇:抗击疫情——潍坊九三在行动(三)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移动端 |  电脑端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浏览 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鲁ICP备12026643号
您是本站第115046135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