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的交通印象
发布日期:2012-11-09 点击数:4817
我曾多次去瑞士旅游,给我留下的第一个深刻印象是优美的自然环境,如清澈见底的河流湖泊、连绵不断的山峦、绿毯一般的草地、整齐茂密的树木、高耸入云的雪山、原始般的森林,还有那童话里才有的木屋以及处处盛开的鲜花,除此之外,给我印象更深刻的莫过于那一尘不染的马路和政府的交通管理。
首先是瑞士的火车。瑞士的火车线路在欧洲是最密集的,不仅轨道四通八达,尤其是它的正点到站率令人赞叹不已,人们形容瑞士的火车与瑞士的钟表一样准时,很多瑞士人每天乘火车上下班,几乎从未误点。瑞士的铁路管理既先进又很人性化,一是它的设置。所有的火车站对外都是开放的,不管你是否乘车,都可以进去参观游览或者短暂的休息,因为站台上有供人休息的木椅。二是旅客乘车不用排队等待检票,而是可以随时进站。火车一到,立马上车,目的地到达即可下车,不用验票。但在行车途中有列车员很客气的来验票,想逃票是不容易的,因为如果被查到,罚款和信用的影响是难以承受的,也是得不偿失的。由于旅客很遵循秩序,上下车又不用检票验票,所以就不会出现争先恐后的抢先和拥堵现象。三是在瑞士做火车旅游是个“享受”。火车的车厢窗明几净,旅客们分散在各个车厢,很少有人大声讲话,非常安静,读书看报,看电脑的年轻人,偶尔轻轻的交谈几句,都不影响别人。旅游度假的异地游客,眼睛的视线被窗外的美景所吸引,火车所经过的地方,有看不够的美景:那木屋窗台姹紫嫣红的鲜花,那深浅不一的满目青翠,那雪白的羊群,那戴着牛铃、肥硕的阿尔卑斯山特有的奶牛······随便取一个镜头拍摄下来就是一幅很美的油画!
其次是瑞士的公路及车辆管理,既科学,又很人性化。在瑞士旅游除了乘火车,自己驾车自由行也是很惬意的。瑞士的人均汽车拥有量非常高,几乎家家都有汽车,而且不止一辆。在瑞士取得驾照后,可以一劳永逸,那里无“年审”的规定,驾驶员经过一年一年的实际驾车锻炼,技术不断地提高,年审根本就没必要了。然而瑞士人要取得驾驶执照也不是轻而易举,那是要经过严格的理论学习和实际驾驶训练的。在实际练习行驶的路线中就包括闹市区、十字路口、高速公路以及人流密集地区,对初学驾驶的学员来说,紧张和压力是蛮大的,有的学员要连续考几次才能通过,想混个驾照或是走后门是绝对办不到的,但是一旦取得驾照,开车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即使八十岁高龄也可以驾车出行。而国内六十岁以后必须年年体检,不体检就不许开车,其实驾驶员的身体是否适合驾车,自己最清楚。每年的体检,费时、费力、费钱,效果也并不理想,这种做法还涉及到一个理念问题,那就是交通管理是以“人”为本,还是以“我”为本,或“钱”为本?此外,瑞士的交通之所以能畅通无阻,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他们遵循一个很先进的理念——“保证行车速度”而不是盲目简单的限制“车速”。火车为什么要提速?公路为什么要畅通无阻?速度反映了一个国家交通道路的先进程度,反映了管理的信念和水平。瑞士在这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比如:瑞士全国所有的公路都不设卡收费,也不能随便停车检查,所以条条公路畅通无阻;高速公路一般都能开到每小时120—
此外,在交通的其他方面还有一些比较奇特和有趣的地方:如下雪和云雾天,高速路很少封闭;所有的车外表都干净透亮,很少有贴深色的玻璃车膜,越高级的车越透亮,(国内的车越高档,车厢越黑暗);国内的三厢车在瑞士很少见,他们更喜欢两厢车,大概占小轿车的百分之五十以上;马路上的井盖都修得与马路路面一样平,(做到这一点并不需要高科技,而只需要细心和责任心,但在国内很难做到);他们在修补道路时,都是半幅封堵,另一半照常通车(这在瑞士是惯例,瑞士人把修路当作百年大计的事来做,所以他们的路况非常好,几十年都不用修补);瑞士街道的路边石都很低,大概只有
总之,瑞士的交通管理是令人羡慕的,驾驶员的素质也是令人钦佩的,他们出门开车以不影响他人的行走和其他车辆通行为重要;还有,交通管理人员更是令人尊敬,他们把主要的精力都用在调查研究,分析解决所有发生在道路上的有关车速、车流量以及保证驾驶员的安全等方面上,而国内部分地区在管理方面,却将主要精力用在管、卡、罚上,有报道一个地级市一天竟有近三千起违规罚款,交罚款的人排起长队,驾驶员怨言不断,因为太耽误时间。瑞士先进的交通管理、人性的关怀令我们印象深刻,真希望中国的交通也能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让人们的出行顺畅、快捷、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