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社刊 |
关于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建立曲阜“文化特区”的建议 山东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提案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要求“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要议题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文化强国”发展战略。山东省是我国历史文化资源最丰厚的地区,理应在“文化强国”方面先行一步,做出表率作用。我们通过调查研究认为,应该以曲阜为中心,充分利用儒家文化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建立曲阜“文化特区”。
一、设立曲阜“文化特区”的必要性
(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曲阜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区域文化发展有着紧密联系。从曲阜文化资源、文化贡献、文化地位独特的角度来看,曲阜其实就是一个大文化概念的区域,外界给曲阜的概念主要就是孔子、儒家文化、历史文化名城等,但对曲阜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程度并不高。而曲阜区域发展、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都与文化发展有关。在关心曲阜文化发展的同时,通过建立文化发展特区的模式,在全省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大框架下,协调曲阜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各项事业率先发展、科学发展。
(二)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进步,国家的综合实力极大增强,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同时,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先后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决策。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战略决策,提出了大力实施孔子文化品牌和重大文化项目带动战略。曲阜占有历史文化资源优势,通过弘扬和开发儒家文化精华,实现重塑民族文化精神和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目的,造成一种新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古老的文化圣地重放异彩。
二、建立曲阜“文化特区”的可行性
(一)曲阜是中华传统文化主流儒家思想的诞生地和中华始祖文明的主要区域。曲阜自古以来就有着极为厚重的文化积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才贤辈出。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颜回、子思都诞生在曲阜,尤其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哲人先贤创立的儒家文化,在中华民族有着广泛的认同感,形成了中国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基石,影响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品格和特性,并成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根据记载和传说,几乎所有的中华文化始祖,都与曲阜有联系,伏羲太昊、女娲曾在曲阜一带活动,炎帝曾在曲阜为都,轩辕黄帝诞生在曲阜寿丘并在穷桑登帝位,少昊在穷桑登帝位,死后葬在曲阜,蚩尤、颛顼、禹、舜都曾在曲阜活动,留下踪迹,中国匠圣鲁班也诞生在曲阜。如此厚重的人文贡献,全国无出其右。
(二)孔子及其儒家文化具有文化的引领性,在国际上影响巨大。当前,孔子及其儒家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以孔子命名的“孔子教育奖”,国家在海外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350多所孔子学院和500多处孔子课堂,国内外研究孔子思想的学术团体和机构越来越多,活动越来越活跃。曲阜已经成功举办27届国际孔子文化节,举办4届世界儒学大会,去年,又成功推出了东西方文化对话的“尼山论坛”。
在现代国际交往和世界舞台上,孔子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主要符号。儒学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乃至有外国学者将中国称为“儒教中国”(ConfucianChina)(亦可译为“儒家的中国”、“儒学的中国”),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而伴随着民族文化自信心和主体性的增强,儒学必将通过现代化的转换,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并且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而走向世界。儒家文化对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对当今时代的社会管理具有重大意义。许多人认为,中华文化根系孔子和曲阜,海内外华人情牵孔子和曲阜,所以发生在曲阜的每一件事,都似乎关系中华民族的对外影响。
(三)曲阜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底蕴十分丰厚。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曲阜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根据几次文物普查,曲阜现有各类文物古迹遗存560多处,其中孔庙、孔府及孔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保存有金、元、明、清历代古建筑1300余间,汉代以来碑刻、石刻5000余块,古代墓葬10余座,古树名木近2万棵,库藏文物10万余件,其中孔府档案26万件,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80多个。1982年,曲阜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8年,国家旅游局把曲阜列为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2005年,又将曲阜三孔和明故城列为首批5A级景区,2008年,文化部批准曲阜文化产业园为国际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最近,曲阜一批大文化遗址项目列入国家和省重点项目。多年来,曲阜历届党委、政府和全市人民为保护这些文化遗存和文化遗产,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巨大的贡献。
三、关于建立曲阜“文化特区”及相关工作的建议
我省是历史文化资源最丰厚的省份,应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借鉴经济特区模式和做法,建立曲阜“文化特区”,促进我省经济和文化强省建设。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对曲阜及周边地区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围绕曲阜的文化和区域发展,各级党委、政府一直进行研究和探索。过去几年,曾提出过要在曲阜建设文化经济特区、济宁市更名为大曲阜市,政治文化中心东移曲阜,有的已经开始实施又中途改变。我们认为,在当前国内外发展的大形势下,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应该对曲阜文化的发展有一个全面科学的战略性思考和论证。我们认为,应该以曲阜为中心建立一副省级城市,管辖济宁、泰山、嘉祥、苍山、邹城、微山湖等地区,涵盖泰山(孔子遗迹)、嘉祥(曾子)、苍山(荀子)、邹城(孟子)、微山湖(微子)等儒家文化集聚地区。对于促进山东省中南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将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二)对曲阜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实行重点规划。要对曲阜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应上升至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曲阜是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当时公布的24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只有曲阜1家属于县级行政区域。曲阜虽然在国内外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曲阜目前县级行政区的地位以及财政状况,与社会各界给予曲阜的发展和期望值却相差甚远。在曲阜设立“文化特区”,不仅能促进我省的文化大发展,而且对曲阜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文化特区”是一个文化创新,也是一项新事物,没有先例可以借鉴,所以,应该在基本思路确定以后,聘请国内外有影响的规划机构进行超前规划,用历史发展眼光定位“文化特区”的模式,立足现实也面向未来。既要有一个总体创意概念性规划,也做出一个实际性操作规划,然后抓紧实施。这将是山东省和全国在文化建设史上的一次重大尝试和贡献。
(三)对曲阜的文化发展进行重点扶持。曲阜的文化建设事关国家和山东文化形象。曲阜目前的公共文化设施十分落后。图书馆、文化馆都不符合要求,与许多县级市都有很大差距,博物馆虽规划多年,一直没有启动建设。目前全国仅有的4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中,西安曲江、深圳华侨城、沈阳棋盘山都是在副省级大城市中;上海张江文化产业园、开封宋都文化产业园也都在省级大城市内。从实力和影响上,曲阜文化产业园区相对薄弱。由于曲阜本身的财力受限,仅靠曲阜的力量办好一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是很困难的。因此,需要省、市两级政府给予大力支持,也可以向国家申请支持。建立曲阜“文化特区”要配套相应的扶持政策,从财政、土地、文化和教育项目安排上给予重点扶持。
(四)加强对曲阜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进行重点保护,把儒家文化遗产和遗址列入国家保护投入系列,统一规划管理。曲阜的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和象征,不仅规模大、数量多,而且规格高、影响大。自解放以来,曲阜为了保护众多的地上地下文物古迹,就作出了不在曲阜规划大型工业项目和对文物有污染有影响的项目的决策,所以在经济发展中主要靠传统轻工业、农业和文化旅游服务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以能源工业、机械制造业等在曲阜的发展。文化旅游业是一个投入大、见效慢的产业,再加上文化设施、城市建设、环境生态改善的投资,曲阜财政难以为继,因而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不能得到有效保护。目前曲阜的明故城,明朝是为了专门保护孔庙而移城卫庙,解放前后,由于军队进驻和文革影响,明故城的明清古建筑除孔庙、孔府、颜庙以外,全部被拆掉,代之于普通、破旧的民居,目前还没有实施改造;曲阜鲁国故城遗址,是中国目前仅存的3000年左右的城墙遗址,其价值和地位不亚于孔庙,也没有很好地保护利用。孔府档案馆虽然藏有10多万件文物,由于缺乏展览条件,一直放在库房,不能进行展示利用。通过建立“文化特区”,将曲阜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的保护责任上移,减少曲阜文物保护的财政压力和困难。从历史文化名城的角度,更高、更长远地考虑曲阜“文化特区”的建设。
(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