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社刊
2013年第六期 2013年第五期 2013年第四期 2013年第二期 2013年第一期 2012年第六期 2012年第五期 2012年第四期 2012年第二期 2012年第一期 2011年第六期 2007年第三期
重视开发工业园区余热资源 提升城市供暖保障能力

郭新民 林寿先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我省是能量总耗大省,每年标煤总耗已达3.6亿吨,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节能减排任务艰巨。随着我省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达到52%。当前由于城市化快速发展,引发城市居民生活用热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到居民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保障好居民生活用热已成为政府急需着手解决的问题。但是规划建设城市热电厂,在城市市区改造难度极大,不仅受周边环境的束缚,并且受到建设资金和建设土地的制约。而钢铁、石化等企业余热资源丰富、公辅设施齐全、不需新征用地、地理环境适应、国家政策支持,尤其企业的现有生产设施及衍生资源亟待开发综合利用,可减少大量建设资金快速建成投入使用。为适应我省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提升城市供热保障功能,根据国家有关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政策,我们提出以钢铁、石化等工业园区为依托,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区域优势、人才优势和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开发利用好其低品质余热资源,规划建设成为城市的“供热中心”,构建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由企业内部向社会化大循环拓展。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重视开发利用好工业园区的低温余热资源

 

要重视对工业园区的已具有规模的余热挖潜和利用,这些余热都是生产工艺中需要带走的废热,通过深层次技术改造,余热可以达到冬季采暖的水温要求。如济钢现有各类余热蒸汽、循环冷却水、低温烟气、冶金渣余热,折合标煤约170万吨/年。经估算,在不增加煤耗的情况下,首期具备供暖面积600-1000万m2的能力,年节标煤1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1万吨,二氧化硫0.7万吨,其节能减排作用及效益是十分明显的。

 

二、配套建设好混合燃料热电联产机组

 

为最大限度地利用好钢厂富余的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根据国家《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和《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中关于“建设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等低热值燃料资源综合利用热电厂、建设分布式热电联产、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为主的方式替代城市燃煤供热小锅炉”的相关规定,建议政府调整供热规划,联手钢厂企业增建混烧热电联产机组,充分利用钢厂富余的煤气,消纳社会可燃废弃物、生物质燃料、活性污泥,形成废弃物综合利用热电厂。如在济钢加装2台150MW混烧热电联产机组,可再增加供热能力1000万平方米,同时可缓解市区用电紧张的局面。

 

三、当前余热资源开发技术成熟,应用效果显著

 

余热资源生产稳定,余热资源供应能力充足。钢铁冶炼是以高炉和转炉为核心流程,其要求的稳定程度远高于热电厂燃煤锅炉,余热资源的生产是稳定的。不增加煤耗,热源保障能力远高于常规火力电厂。鉴于以上项目即能节能减排,又能缓解土地、建设资金、环境保护压力等情况,我们建议省政府有关部门制订相关政策法规,鼓励市场参与,培育竞争机制,发挥好协调、监管职能,打破行业垄断,一统天下的局面。同时建议将济钢等工业区的余热开发利用纳入济南市“供热中心”整体规划,尽快缓解济南市居民的供暖问题。该项目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建成后,将成为济南市最大的节能减排项目。

 

  

 

                                              (作者郭新民系社省委巡视员;林寿先系社省委秘书长)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移动端 |  电脑端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浏览 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鲁ICP备12026643号
您是本站第142923404位客人